家長會育兒經驗交流發言稿

今天,李老師讓我介紹一下育兒經驗。其實,我也沒什麼經驗。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在座的許多家長經驗都比我豐富,一朵在班上也並不優秀。如果一定說有,也只是一些心得和感想,在這裡,與大家一起交流。

我覺得,育兒是一種很具個性化的活動,但是,也有共性的一面。下面,我就講一講個人認為是共性的方面。

1、不懂就問,多閱讀,讀懂兒童的心理。我認為,人人都會成為父母。但是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從古至今,有那么多專門研究兒童的心理學家,研究出了那么多的結論。身邊又有那么多的教子高手。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如果任何經驗都靠自己摸索,等摸索出來,黃花菜涼了倒是小事,錯過了最佳教育時機,那“罪過”可就大了。有了一朵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在育兒方面是個文盲。說句實在話,一朵的性格比較倔強、暴躁,對於一些要求,如果不能馬上滿足她,她會撒潑,在地上打滾。有一段時間,我都快崩潰了。心裡在討饒:求求你,放過我吧!面對她,我經常有一種失敗感和無助感。剛開始,我就打她,沒有效果。心想,老是打,也不是個辦法。一定有更好的辦法,只是我沒找到。 後來給她講道理,聽不進去。最後沒轍了,就冷落她,任你鬼哭狼嚎,我自巋然不動。又過了一段時間,不知是這種方法有效果了,還是人大了,懂事了。反正,她的反應沒有以前那么強烈了。後來看了書才知道,小孩撒潑時,是處於不可理喻的時期,這時候,任何反應都是多餘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冷處理”。等她平靜下來,再跟她講道理。當然,道理她不一定聽得進去,但至少她明白了一件事:哭鬧是沒有用的,我並不是家裡的老大,我也會受到冷落。當然,冷落後的安撫工作是不能缺少的。不然,她會認為爸爸媽媽是因為不愛她了,才會這么的”無情”。用舟山話講就是:“打好還要揉好”。

2、言傳身教。女兒身上有什麼缺點,我先反思自己身上有什麼缺點,或者自己什麼地方做得還不到位。比如,前段時間,女兒說話很高聲,翻白眼,語氣惡狠狠的。我們認為這是不好的習慣。一開始我們想:她怎么這副模樣啊?後來仔細一想,平時她不聽話的時候,我們不就是這樣對她說話的嗎? 在無形中,我們在教她用這種方式與人交往!她以為,跟人說話就應該用這種語氣。原來,缺點在大人身上。再比如,寒假裡,一朵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在四五個小時以上。我們責怪她老是看電視。再反過來看我們自己,經常為了圖一時的寧靜,讓她自己找樂子去。沒有玩的夥伴,沒人陪她玩玩具,她除了看電視,還能做什麼?原來,錯的又是我們!後來,我謊稱電視弄壞了。現在也逐漸習慣了沒有電視的生活。因為,在不看電視的時間裡,我們在陪她做其他的事情。有時,我覺得,如果哪一天沒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那這一天等於白活了。但徐金一諾的媽媽告訴我:你怎么這么自私?女兒是你生命的延續,有什麼白活不白活的。

3、無痕教育。這個詞是從《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看來的。幼兒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面對一種陌生的情境,都會產生猶豫、畏懼的心理。這就要求父母預先做好鋪墊工作。我聽說許多小朋友剛上幼稚園時,有哭鬧的現象。去年暑假時,我告訴她,馬上要上幼稚園了。在幼稚園里,可以和許多小朋友一起玩,有許多家裡沒有的玩具可以玩。總之,為她描繪了一幅美好的未來,並模擬一些幼稚園的學習、生活場景。讓她對幼稚園的生活有個大概的認識,如我所願,她順利地渡過了開學初的不適應期。每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比如去醫院打針,去別人家做客等等,我會提前告訴她,等會兒我們會看到什麼東西,會遇見什麼人。讓她心理有所準備,並作好心理疏導工作。

4、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一朵很小的時候,經常用手抓飯,我們就放手讓她去抓,弄得我媽直搖頭:哪有這樣教育孩子的?我認為,小孩用手抓著吃是天性。不讓她抓著吃,你讓她怎么吃?餵她嗎?等孩子大了,過慣了飯來張口的生活,到時候再讓她自己吃,她習慣嗎?願意嗎?用手抓著吃,至少說明她喜歡自己動手,僅僅這一點就應該鼓勵。等她再大一點,我教她怎么用調羹,再大一點,教她怎么用筷子。一路地鼓勵她,她的成就感大大的,更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了。好多人都不太相信,一朵在不到兩周歲的時候,就能用筷子夾泥螺吃了。她還有一句口頭禪:“我自己來”!這些,不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嗎?再比如,外面玩耍時,她喜歡撿樹枝、石頭,玩泥巴。我從來不阻止她,有時還和她一起玩。只是在事後,讓她把手洗乾淨。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對她來說都是陌生的,總想知道個究竟。她不是在搗蛋,而是在學習,是在了解這個世界。為什麼要阻止她呢?只要危險是在可控的範圍內,我都會放手讓她去做。放了手之後,再讓她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畢竟,社會交往是有一定規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