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小班新生家長會發言稿

幼稚園小班新生家長會發言稿篇3

各位家長:您們好!

首先感謝你們能如約而至地前來參加家長會,我代表小班的全體老師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們今天召開這個家長會,主要目的是:

1、讓大家更多的了解幼稚園,了解老師以及小班幼兒這個學期的教育目標,和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

2、希望家長進一步配合老師,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繫。

會議流程:

一、介紹班級老師、幼兒的情況,以及衛生消毒工作。

我是..老師,是小班的班主班老師,另一位老師是……老師,我們的消毒措施主要有紫外線燈消毒、84消毒、陽光曝曬、消毒櫃,每天都進行室內紫外線燈的空氣消毒,每日口杯、毛巾入消毒櫃消毒,室內物品等(玩具)每周經84消毒液消毒。

目前我們班共有 名幼兒,其中男 名,女生 名,二、介紹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和教育理念。

本期小班主要以養成教育為重點,主要是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比如:講禮貌、講衛生、自己餵飯、飯後能自覺擦嘴、正確地洗手、良好的坐姿、用心傾聽、不攻擊他人等等。我們本期的教學目標是:

1、親近老師,願意上幼稚園,情緒愉快地參加幼稚園的各類活動;2、知道自己的名字,聽到呼喚會應答,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3、在成人的幫助和指導下學會自己進餐,盥洗、入睡,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入廁、喝水;4、充分活動身體,走爬跑動作協調,在集體活動中願意與同伴們一起玩耍;5、樂意開口說話,能聽懂國語,喜歡聽熟悉的故事和兒歌;6、能覺察生活中物品的大小,多少,顏色,形狀的明顯不同,能識別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和人;7、喜歡擺弄玩具,材料,會跟著老師有興趣地唱歌、敲打、做模仿動作。

小班使用的是多元整合幼稚園活動課程,它包括了健康、科學、藝術、語言、社會這五大領域(和安全) ,同時我們開設了體育、智力、表演、角色及音樂遊戲等活動,具體活動安排有"一日活動表"這個表可以顯示出我們每一天的活動設計是環環相扣的。我們是以各種遊戲的形式為主要教學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在各個方面得到發展。

三、介紹幼兒在園的表現情況。

孩子已在幼稚園渡過了3個星期的集體生活了,在我們三位老師的關心和照顧下,孩子們的進步很大,現在大部份幼兒情緒穩定,能開心入園,愉快回家,但還有少數幼兒情緒還不太穩定,當有人經過,或來人接小朋友回家時,會哭臉,念叨回家,還需繼續加強安心工作。幼兒已認識了自己的毛巾、杯子、床,大部分幼兒能正確找到,少數幼兒還需要老師的提醒,幼兒對所開展的各類活動感興趣,大部分幼兒能積極參與,少數幼兒不主動還需要鼓勵,在活動中,有亂走、大喊大叫、坐在地板上、推椅子等現象,還需進一步加強活動中的常規培養,我班幼兒的進餐習慣較好,大多數幼兒都能自己餵飯,吃完後能主動要求老師裝飯;我班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幼兒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活動中常發現有咬人、抓人、打人等攻擊性行為,因為孩子在入園的兩個月內,往往是最容易發生攻擊性行為的,我認為有4種原因造成:(1)、不會交往,想引起同伴的注意,但方法不對;(2)、自我控制能力較差;(3)、生理因素的影響;(4)、親職教育的因素。當出現了幼兒之間的攻擊事情後,都是我們不願意發生的,希望家長們能理解和原諒。

附:另外,有些家長提起孩子早上不願入園、或是晚上做夢不想上幼稚園的事情,這主要是幼兒入園的焦慮情緒,這是非常正常的,家長不必為此擔心,應該多鼓勵他,關心他,多給孩子講入園的好處。

幼兒入園後,容易感冒,這其實有三種原因:首先,對於2-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入園使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初會感覺不習慣,離開了媽媽和家人,孩子內心變得不安。這種緊張和壓力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感冒病毒自然就容易侵入。其次,幼稚園的人群密度相對家庭要高,一旦有什麼病毒或病菌,傳染的機會大大增加。第三,秋季天氣多變,有些父母擔心孩子感冒,就給孩子穿得很厚,這是不可取的。幼稚園遊戲多,活動量大,孩子穿得太多,很容易出汗,衣服汗濕了就容易受寒著涼,導致感冒。

四、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情:

1、不要偷偷來看孩子,影響孩子的情緒;2、每周為孩子把指甲剪掉,以防止孩子無意中傷人;、3、按時接送孩子早上8點半入園,下午4點10分離園,如果讓別人代接請打電話或者帶信通知老師;4、如您的電話號碼有變動,請及時告知老師,方便聯繫;5、如果幼兒太小容易尿濕褲子,請為幼兒準備兩條褲子,6、如您的孩子有過敏史和疾病請告知老師;7、不給孩子帶危險物品和貴重物品入園,以免弄丟;五、結束語:

我們今天的家長會,對於很多家長們來說,意義是重大的,可能是你這一生中的第一次家長會,我們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教育好孩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需要我們共同來努力。在親職教育上也希望大家能多加以重視,多給孩子一點關愛和鼓勵,多為他們的成長作些準備,因為每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長。幼稚園的教育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呵護每一位孩子,用心地去關心和照顧他們,請家長們放心並給予我們工作上的支持,如果我們有的時候在某些方面對你們的孩子有點嚴格或者是在某些地方照顧不周,也請您們諒解,多多包涵!希望你們有事多找我們商量,因為我們的出發點都是真誠的,我們和各位一樣,都希望每一個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孩子的生活中、特別是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應放開孩子的手腳,多一份自由,少一份約束,讓孩子盡情的感受世界的奇妙。當然自由也不是指完全的放任自由,基本的規則還是要遵守的,我們要幫助幼兒克服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幫助他們學會合作、學會分享為他們更好的融入到集體生活中打好基礎。

二、幼兒良好習慣培養的主要內容(一)生活習慣的養成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養的體現,因此,早期親職教育中必須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如講究衛生不吮吸手指,有了鼻涕要及時擦掉,主動刷牙、洗臉、按時睡眠、起床、飯前便後洗手;不挑食偏食,獨立進餐;能自己穿衣、系扣、繫鞋帶、疊被;能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掃地、摘菜、倒垃圾、洗小件衣物、收拾屋子、招理床鋪等;用過的玩具、生活用品、學習工具能隨時歸位,擺放整齊。這非常重要,我們中班開始要學更多的本領,要讓幼兒自己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知道自己的東西自己帶,老師交代的作業一定要自己完成,自己的作業自己帶,讓幼兒養成好習慣。我們有的家長總會認為我們孩子還小,也因為看到孩子越幫越忙,或者拖時間,不放手讓幼兒去做;例如:有很多幼兒其實能自己吃飯,而且他也很願意自己動手,但是作為家長,有的是為了去哪個工廠打工,有的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娛樂事業,就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每到吃飯的時候就說,快快,媽媽喂喂得了。穿脫衣服就更不用說了,把孩子最基本的動手能力都給剝奪了,在家裡倒是還行,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孩子每天到幼稚園,要老師幫助脫衣服,離園還要老師一個一個地幫助穿衣服呀。在家裡是1:4或6而在幼稚園呢,是老師給24個孩子穿衣服,有的時候孩子出去時棉襖沒有拉拉鏈,家長看到了,就會非常不願意,這裡希望你們為老師想想,也要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們可以寵孩子,愛孩子,但如果孩子能自己的是自己做,我想,無論到哪裡所有的人都會喜歡的。

(二)道德習慣的養成幼兒養成了良好的道德習慣,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在社會上才是成熟、可敬的人。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對人的成功成才起著更大的作用。早期家庭幼兒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應包括:遵守各種行為規則,尊敬關愛長輩,能用禮貌用語主動問候長輩;愛惜東西,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能換位思考,考慮他人感受,在與小朋友相處時,能團結友愛;能與小朋友分享自己愛吃或愛玩的東西,不自私。在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方面不和別的小朋友攀比;不打人、罵人、不說謊;不合理的要求未得到滿足時,不無理取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並能善始善終等。

(三)學習習慣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幼兒的成人成才直接相關。大多學習好的孩子學習習慣都比較好,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多數並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學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它應與幼兒智力開發同步進行。早期家庭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如不長時間看卡通片、光碟、玩電腦遊戲;能經常進行廣泛的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不需要家長陪伴、督促,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遇到學習困難,無畏難情緒,並能堅持到底;學習時專心認真,不貪玩,不做小動作,有耐心和忍耐力;學習準備工作要在學習之前完成;學習時能珍惜時間,能有效地利用時間,不拖拉、磨蹭等。這裡,要表揚我們班的李學博家長,他的爸爸,在接孩子時 更我了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但是他和大家問的不同的問題是,我家的孩子上課的時候知道聽講嗎?而我們有些家長問的是我家孩子怎么在幼稚園學什麼都不知道呀?我們幼稚園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而不是硬生生地讓孩子學會多少個字,會做多少個題,這點請家長理解,也明白。

二、幼兒良好習慣培養的主要方法(一)轉變觀念,增強培養意識長期以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一直未受到家長足夠的重視,重智育輕德育,重技能訓練輕行為培養是親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早期親職教育首要的、關鍵的任務就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這項工作應是家長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家長要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及艱巨性,對孩子嚴格要求,反覆強調,持之以恆。幼兒良好習慣只有通過長時期的嚴格教育,嚴格要求,才能逐漸養成。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教育是培養不出高素質的人才來的。

(二)整合親職教育資源,合力培養首先,家庭成員要統一認識,統一做法。這樣才能使各種教誨和規則不斷得到補充與強化,使幼兒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去努力,並鞏固已有的好習慣。其次要創造良好的親職教育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包括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在這兩個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環境是更為關鍵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環境帶給幼兒的不僅是健康的體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態。溫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兒富有愛心、同情心,能懂得什麼是尊重和理解,同時也能養成幼兒活潑開朗、樂觀外向的性格;乾淨、整潔的家庭環境,會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形成講衛生,做事有秩序有條理的意識和習慣。

(三)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也要"用心",用心地向書本學習,用心地向他人學習,用心地向孩子學習,用心地進行教育反思,"學、思、行"結合,摸索育人規律,成為教育孩子的行家裡手。另外,要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家長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長自身的言傳身教,對幼兒影響巨大,小到小事小節,大到人生觀、世界觀都會對幼兒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僅需要給孩子語言上的要求與期待,更重要的是做行動上的楷模。要讓孩子愛學習,家長就要經常讀書、看報,必要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學習、讀書或做一些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形成有幫助的活動,以此加深幼兒的印象;要讓孩子講衛生,家長就要經常洗手、刷牙、洗澡;要讓孩子講禮貌,家長就要待人和氣,善良、寬容。那些只言教身不教的家長,是很難收到教育效果的。幼兒的模仿能力特彆強,有時辛苦教育幾天所取得的效果,由於家長的一個不當的行為而毀於一旦。例如《曾子殺豬》的故事,我想不用我為大家講大家都應聽說過這個故事,這就是作為父母我們要教育孩子,就應該讓孩子知道,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而我們有很多家長以為對於孩子說說就算了,沒有必要那么認真,豈不知,孩子他有他的心裡,如果你長此以往,他也會和你一樣,長大後會做一個不講信用的人,那么,大家想想,他都是一個不講信用的人了,以後還會有事業嗎?如果是你,你會跟不講信用的人合作嗎?因此,要求幼兒做到的家長必須首先做到,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注意方式方法,忌簡單粗暴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家長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當,即使家長再努力,效果也不好。首先,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小就過度地溺愛、嬌慣、遷就孩子。像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味地滿足;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總是幫他完成,大包大攬;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不及時糾正,甚至還默許、縱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愛孩子,但實際上卻是在"慣"孩子,日久天長,孩子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怯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這時候再要去改正它,沒有漫長的時間,不下大力氣,將很難改變。其次,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一開始就不允許做,並要堅持到底。比如不能隨著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長時間電視就看多長時間,想玩多長時間電腦遊戲就玩多長時間,要合理地限制。否則孩子習慣了看電視、玩電腦遊戲,就會很不習慣靜下來讀書學習。家長要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限制的原因,同時要引導孩子閱讀,孩子嘗到了讀書學習的樂趣,自然就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第三,對幼兒多進行正面教育,反覆強化其正確行為就會抑制其錯誤的行為。鼓勵、表揚要恰如其分。批評教育幼兒時,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他批評的原因及正確的做法,而不要急著懲罰孩子。另外要特別提醒的是,家長在教育幼兒時,是絕對不能生氣的,不要把教育當做泄憤的方式,更不用說對幼兒進行打罵體罰了。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三、幼兒不良習慣的糾正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的過程也不是永無錯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錯失和疏漏,可能會使幼兒形成一些不良習慣。

(一)及早發現。對不良習慣的發現,源於對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思維活動細緻入微的觀察,家長要時刻保持警覺,處處留意幼兒言行,千萬不能因事小而忽視,以致使小錯演變成為痼疾。在有些家長的眼裡,幼兒有些毛病是正常的,等長大了,自然就會改正了,這種認識是非常有害的,會貽誤幼兒的成長。"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幼兒。特別是當走向社會後,幼兒時期養成的不良習慣,對人的一生的負面影響是難以估計的。 (二)後果警示。幼兒不良習慣的形成,究其原因,不外是幼兒自身和教育者兩個方面。在幼兒方面,由於不知何為對錯,加之自制力差,可能在不自覺中放任自己,隨心所欲而形成不良習慣;在教育者方面,對幼兒的溺愛,觀察不細,約束不嚴等往往是主要原因。所以,當發現幼兒有不良習慣時,應及時向其警示或引導其切身感受不良習慣帶來的後果,使其痛知其害,從而達到糾正的目的。

(三)做好家園聯繫。加強家庭和幼稚園的聯繫溝通,及時交流幼兒在家和在園的思想、行為和表現,採取配合措施,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糾正,更利於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