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3家庭作業比較馬虎。 有些同學的作業非常馬虎,有時候還不按時完成,老師給家長打電話溝通,有個別家長說學習是老師管的事,他不想把老師的工作也管了。聽到這位老師跟我講述了這個事情,我真是哭笑不得,孩子是您的孩子,怎么變成了只是學校管的事呢?

4、個人衛生不注意。個別孩子的衛生意識比較差。例如隨意亂扔垃圾,有在教室的牆上亂塗亂畫,破壞教室的美觀,有在睡室的床上丟廢紙片,有在書本上亂寫亂畫,一本書沒有學完就已經髒得不像樣了,可悲的是有的家長還欣賞孩子在書上亂畫畫得很漂亮。有的同學甚至於每天穿的衣服也是很髒,有很多的筆跡,墨水等。我不知道這些孩子在家裡是不是也這樣不講衛生。各位家長,這種不愛乾淨的習慣如果任其繼續發展下去,不及時地幫助孩子糾正,恐怕以後就沒有辦法改正了。

有個別孩子喜歡撒謊,做錯了事情不承認。 三年級的孩子跟一、二年級對比,他們在思維靈敏度上有很大的提升,如果這個提升用在學習上,這是讓我們家長和老師都欣囍的,但如果用在錯誤的地方,那就不是一個好東西了。現在三年級發現了有些孩子很會轉動腦子,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加工”過以後再告訴家長。特別是自己違反紀律方面的事情,更把責任推給別人。如果家長不能夠正確分析問題,盲聽孩子的話,以後孩子就會為所有的事情找藉口,慢慢地,孩子就會失去誠實和擔當責任的品德。有些孩子做事拖拉。這個主要表現在孩子做作業,交作業,交通知回條等方面拖拉,沒有按老師的要求按時完成。或許家長覺得遲交也沒有關係,反正有交。但我們老師不這樣認為,孩子養成了拖拉習慣,將來出來工作的時候,定會給他帶來很大的損失,我們老師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

這些生活上的細節,也許家長不把它當一回事,但是我們不要忽視了這些小小的環節,我們能抓住機會進行適時教育的話,往往這點點滴滴的形成,可能決定他們長大後參加工作時的成敗。與家長交流教育心得。孩子們有優點也有缺點,關鍵是我們家長和老師都要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幫助他們改正缺點。作為監護人的家長,更需要以實際行動來培養孩子。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一)明確孩子的教育誰負責。 

各位家長,要教育好孩子,我們需要學習教育的技巧。隨著電子媒體的發達,我們都可以用很多渠道學習關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但最根本的一條,我認為,我們家長首先需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教育究竟誰負責?我曾經在一本教育書刊上見過這樣一條公式(就是黑板上寫的):孩子的教育=家長30% + 老師30% +孩子40%。從公示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也不僅僅是家長的責任,老師和家長的責任同樣重大。雖然不知道這樣的公式是否完全正確,但我認為,起碼在國小階段是這樣的,小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家長和老師灌輸什麼,他們的心裡就會添上什麼,孩子的引導離不開家長也離不開老師。我有看過一條更明確指出家長的重要性的教育觀點:它把老師比喻成裝修師傅,您的孩子好比是您的房子,老師只是您請來的裝修師傅,老師的建議就好比裝修時要用的材料,看您是否配合,最後好與不好,都是您自己在享用。雖然這個比喻太不人性化,但也很直觀地表明了孩子是您要面對一輩子的,想要有優秀的孩子,家長和老師是要互相配合教育的。所以為了您的孩子,請不要說孩子在學校,教育就只是學校的事了。

(二)要學會接受、學會欣賞,學會適時放手。

家長要學會接受現實,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學會欣賞別人的教育方法。比如說什麼事情是要適當地批評,什麼時候該要表揚鼓勵,都要做到適時進行,獎罰分明。我們中國現代的孩子太缺乏挫折教育了,導致了很多本不該發生的悲劇。原因在於現代家庭獨生子女占大多數,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家長捨不得孩子吃苦。在這裡我很想跟家長說:要學會放手,給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孩子才能成長為有用的人。現在我們有部分三年級的家長,經常為了孩子今天忘記帶水瓶,明天忘記帶紅領巾,一天到晚為了孩子的這些不應該犯的毛病奔波,我是非常不贊同家長的這種做法的,說句不好聽的話,孩子越來越會丟三落四,是因為您照顧得太周到了。還有一個是讓我們很不滿意的,您送東西來,打辦公室的電話,要我們當您的傳遞員。一是您打擾了我們的工作,二是學生正在上課,也打擾了上課老師的課程。三是養成了學生的不良習慣,四是學生走到保全室有一定的距離,過程中出了意外我們承擔不起。希望家長在孩子到學校前就提醒孩子該帶什麼,養成收拾好自己的用品的習慣。今天講過之後,請大家不要再因為送東西來打電話要求老師傳遞了,請給老師留一個安靜的備課,改作業的時間。謝謝。

(三)與孩子的溝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避免嘮叨,天天嘮叨,孩子習以為常了,您的話就不起作用了,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有家長以為放棄工作,陪著孩子讀書就是在幫助孩子,其實剛好相反,您反而讓孩子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每天花一點點時間來陪孩子聊聊天,用表示感興趣的語言來引導孩子說說學校的事情,並且要用正能量來引導孩子對待問題,才是幫助孩子的最佳方式。

(四)在孩子和老師之間架起一座理智的橋樑。

家長對老師要多些信任,多些配合;少些懷疑,少些挑剔。要相信老師跟您和您的孩子沒有仇恨,老師是不會針對您的孩子做出不負責任的行為的。家長要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的威信,讚揚老師,儘管您對老師的做法在心裡不贊同,但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壞話。在20xx年,我參加了一次全國性的教育研討會,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專家通過一千個孩子的跟蹤調查,發現家長能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威信的家庭中,孩子大都是品學兼優的。特別是有些孩子,對家長講的未必是真話,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在孩子面前先把老師批一頓,埋怨老師的不是,那么孩子也會跟著不尊重老師,老師對孩子的教育也起不了作用,這樣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遇到問題,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把問題弄清楚以後再來商量處理的辦法才是最有效的。據我所知,三3班就有一位聰明的家長,他孩子在電話里哭著跟家長說他在午休被老師批評了,原因是別的同學先跟他講話的。雖然家長聽到孩子哭很心疼,但沒有心軟,責怪孩子也有責任,別人跟你講話,你就講了,就是你不對,你還影響了別人,老師批評你沒有錯。我覺得這位家長很睿智,我相信這位孩子以後也不會再違反紀律了。(五)多體諒和配合老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