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學期最新家長會發言稿

三年級上學期最新家長會發言稿篇3

三年級是一個關鍵年段,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開始出現,有些學生很可能就在這個年段成為了學困生。有人將學生的國小階段學習成績,比喻為“u ”字型,低年級起點較高,中間的三年級是處於最低點,但隨著年級的增長,在往後的學習中,成績又會慢慢地升起,直至最高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我認為三年級主要出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一、心理方面。

1 、個性差別大:三年級的小學生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他們在接受別 人的評價中能發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對自己充滿信心;有的還表現出強烈的自我確定、自我主張,對自己評價偏高,甚至有時“目空一切”,容易導致自負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於成績不良或某個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級同學 的歧視,往往對自己評價過低,對自己失去信心。

2 、情緒不穩定:

三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在陌生、嚴肅、衝突、恐怖、約束、遭受指責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難以釋放心理的壓力,這樣就容易使他們的心情變壞。他們喜歡與夥伴共同遊戲、學習,但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衝動,常為一點小事面紅耳赤,而且情緒變化極大,並且 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壞大多數從臉上一望便知。

3 、自控力不強:

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少年期,此時會出現一種強烈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們的性格特徵中也會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外部控制的依賴性逐漸減少,但是內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發展起來,還不能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為。

( 二) 學習方面

三年級開始,孩子們的學習內容變了。例如語文:低年級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礎的知識,拼音、生字、詞語讀幾遍,抄幾遍,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問題。三年級的語文,除了掌握基礎知識以外,作業更多的是句與片段的訓練,都是一些比較“活”的題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這些題目是沒有什麼最標準的答案的。這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必須扎紮實實地掌握,該讀的還要讀,該抄的還得抄,但同時還要拓展孩子的思維,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

這時,學習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級課程似乎一下子變得難了,許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一、二年級的時候,有的孩子比較聰明,不太認真學習也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然而到了三年級就沒有那么簡單了,稍有馬虎,學習成績就有可能滑下來。常聽有些家長說:我孩子一二年級一直考99、100 分,怎么到三年級只有90 來分、八十幾分了,的確是這樣,三年級是一個兩極分化的階段,由於學習內容多了,難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馬虎的話,成績很容易大幅下滑。但是只要在座的各位家長和孩子的老師密切配合抓住這關鍵的一年,培養孩子養成踏實、勤奮的學習態度,一般成績不會下滑,而且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績的話,國小階段以後幾年的學習會變得更加順利。相反,如果三年級成績滑下去了,那基礎肯定不會紮實,以後的學習也 會越來越困難。所以,如果現在孩子的成績偶爾下滑是正常的,關鍵在於我們家長 要正確幫助他們順利學好這一年。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別怕夸孩子他會驕傲,如果他沒達到第一怎么會驕傲呢,他只會不斷進步。我們一定要記住: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用拇指別用食指。當然,表揚、鼓勵也要注意方式,應該多精神的、少物質的,儘量不要用錢去賄賂孩子。如今,有的家長會在孩子取得高分 時給50 元或上百元的獎勵,可能會取得一些效果,但是提醒家長注意,此刻你所培養的不是孩子的進取精神,學習態度,而是讓孩子的自我教育目標蛻變為50 元錢,這是一種教育的短視行為。畢竟,讓孩子高興的是50 元,而不是你對他成績的認 可。

當孩子學習馬虎時,我們要及時督促,嚴格教育,更不能聽之任之,過於遷 就,溺愛孩子。“一切讓給孩子,一切為了孩子”,在傳統觀念中,這無疑是出色 的好父母;但在現代教育理念中,這卻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有位成功的父親曾這告誡人們:“愛他,就不要抱他”。為人父母,我們有責任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要對自己負責;為人父母,我們也有責任讓孩子懂得,父母、孩子、和他人之間是獨立的,人與人之間在追求事業時、在享受人生時、在給予和接受愛的時候都是獨立的。父母完全可以通過自身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來告訴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愛。不要圍著孩子轉,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欲望。

(三)交往方面:

三年級的學生與同伴的友誼進入了一個雙向幫助階段、但是還不能共患 難。他們對友誼的認識有了提高,但還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他們的擇友標準也 在發生著變化,往往把學習的好壞當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標誌。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在外面見到什麼事或者自己做了什麼事回家都要講給大人聽,大人不聽還不高興,但是到了三年級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一部分學生不願意把在外面發生的事講述給家長,有時自己經歷的事也不告訴家長,顯示出獨立的個性。並且此時父母對他們的要求也從“聽話”標準上升到“學習好,能力強”的標準,而對他們的照料和關注則比以前要減少許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間的溝通通常被忽視,

矛盾與代溝開始出現。針對三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我建議各位家長:多花些時間陪孩子,多做一些溝通和交流. 有的家長說,我的事多得不得了,哪有時間去問孩子的學習,哪裡顧得上孩子的教育。心理學家對幾千例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與父母在一起時間多的孩子,在學業成績、能力素質和品德發展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明顯優於與父母在一起時間少的孩子。

造成學生差異的原因

有的家長不禁要問:既然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變化,為什麼有的孩子仍然能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而有的孩子卻直線下降?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孩子們在三年級以前的學習、生活習慣中,還是存在著極大的差異的。

首先,每個家庭智力背景有差異。

做家長最重要的是:時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而親職教育的特點是在於感化、示範和薰陶,如父母鮮明的政治立場、強烈的事業心、高尚的追求與情操、助人為樂的精神等等,這些都能對孩子起著榜樣作用。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家長教育孩子,可以說是“全天候”的。家長並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時才教育孩子的。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教材。這也正是言教與身教必須兼施、身教重於言教的原因。

其次,孩子的學習習慣有差異。

班級里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相當好,上課時專心,作業專注,所以作業速度很快。可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上課的時候默默無聞,你講什麼充耳不聞,做作業的時候卻潦草、拖拉。

正是因為孩子學習習慣上的差異,而造成了學習效率的一種差異。關於效率,我想,家長們最關心的就是作業了。同樣的作業,有的孩子半個小時就夠了,有的卻要做兩個小時。我們允許個體之間有差異,但是差異太大時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上有問題。

第三,家庭的重視程度有差異。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在生活上,沒有父母不對自己的孩子是關懷備至。但是,對於孩子的學習以及思想變化的關注,家庭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也許是一些家長還不了解孩子中年級學習的要求,也許是最近工作比較忙,開學來,我還是感受到各個家庭對孩子的重視程度確實有很大差異,比如:有幾次作業讓孩子簽名,家長簽了名,可我檢查時,卻總會發現孩子上次作業的錯都還沒改。其實我們家長何嘗不是在給孩子潛移默化中透露著“敷衍了事也沒關係”這樣一個信息呢?誠信教育又怎么會不是一紙空談呢?再次請各位家長給孩子樹立一個做事認真的形象,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影響和潛移默化的教育。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們關注的不是孩子的成績,不是孩子的學習,我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行了。但一些孩子成績出現問題,不是因為接受能力有問題,而是因為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出現了問題,有的家長可能認為:我的工作很忙,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將來我只要為孩子創設一個豐盈的物質基礎就可以了。但是,長此以往地下去,您會“談起事業興高采烈,談起孩子遺憾苦笑”的。其實,我們老師也並不是覺得分數有多重要,而是在關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智商的培養。這種“情商”,包括我們對待事情的責任,面對困難的韌性,一種能夠持之以恆、迎難而上的心理品質。如果孩子在學習中形成了這股子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將來無論走上哪一行,相信總能打造屬於自己的一份廣闊天地的。

減少差異的方法

差異已經存在,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想方構想地減少這個差異。 仍然先從語文學習方面來談。

一 、抓寫字(抓作業)

中年級是孩子最能練出字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將從鉛筆字向鋼筆過渡,能讓孩子寫出一手好字,相信是每個家長的樂事。想提醒各位家長朋友的是:別老是專門讓孩子在某一個時間練字,而應該讓孩子養成“提筆即練字”的習慣,每一次作業,甚至留個便條,都應該認認真真寫好它。作業一定認真!

接下來,我就專門從培養孩子“抓緊時間不拖延”這個方面來談一談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首先,讓孩子迅速開始。有些同學在坐下開始做作業時,常表現出不能立刻進入全神貫注學習狀態的特徵:或東找西找學習用品;或東翻翻語文,西翻翻數學;或一會兒喝點水,一會兒吃點東西,一會兒瞄瞄電視,一會兒聽聽大人們閒聊,一會兒又插話……時間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迅速開始做作業呢?

第一,請你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學習的地方,一坐下來,就可以做作業了。而其他事情,如看閒書、喝茶、聊天、吃點心什麼的都必須到別的地方去。其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做作業,時間一到,做沒做完都必須結束。

其次,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學生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因而其注意的穩定性和集中性較差。若環境中存在各種干擾性因素,小學生就易分心。第一,做作業時要儘量避免電視、電話的干擾。若來了客人,又無法避開的,寧可先放下作業等客人走了再做。一邊聊天一邊做,得不償失。第二,不要在兒童做作業的時候批評、教育孩子,這樣一來教育無效,二來作業效率低下,長此以往,還會導致作業與煩人的數落聯繫在一起,從而討厭做作業。

關於注意力的訓練,給大家推薦幾個小遊戲。

上課不走神遊戲訓練法

小和尚打坐

找一塊乾淨的地方,讓孩子盤腿坐在上面,挺直腰桿,保持身體端正,雙手放在膝蓋上,閉上雙眼,臉部肌肉自然放鬆。放輕柔舒緩的音樂。讓孩子像小和尚那樣靜坐5 分鐘,不動不睜眼,把自己當成一個木頭人。記錄這段時間內孩子做小動作或 睜眼,眼皮抖動的次數。

說不動就不動

放節奏比較教強的音樂,讓孩子隨著音樂做動作。當音樂突然停止時,孩子的動作也要立即停止,保持這一姿勢不變,直到下次音樂響起。比如孩子正在做踢腿動作時,音樂突然停止,那么就保持這個姿勢不動,看其能否立即靜止不動並保持身體平衡。中間反覆三,四次,時間控制在3 分鐘內。

有軌電車

在地上畫兩條相距10 厘米,長2 至5 米的平行線,讓孩子線上的厘米走,目視前方,頭上頂著一本書。不能踩線或越到線外,頭上的書也不能掉下來,否則就算犯規,犯規就必須重來。

二、抓閱讀

孩童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學習能力最強,最擅長背誦。多讀多背多寫,語文不會差。班裡寫作水平不高、閱讀短文不會做、經常寫莫名其妙病句的肯定不愛看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所以我鼓勵孩子每天在家中有閱讀時間。閱讀對孩子學習太重要了。請看資料:

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國小甚至國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決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凡是大量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是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平淡;哪怕寫作業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並且把全部負擔都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由於家庭作業負擔過重,他們就沒有時間閱讀,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在國小,甚至國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力不從心。而對於學困生,多閱讀更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人們通常會認為:學困生只要把課本學好就行了,哪有時間、哪有能力讀課外書呢?其實不然,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就說“學生學習越感覺到困難,他就越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不要靠補課、也不要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閱讀、閱讀、再閱讀。讀書多了,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自然就越聰明”。

閱讀需要誘惑,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排斥什麼,就要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誘惑孩子的辦法很多,辦法之一就是建立“讀書型”班級、家庭,這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通過創設良好的氛圍,就會很輕鬆地培養一個“小書迷”,而且孩子一旦迷戀讀書了,就不會調皮搗蛋,惹是生非了。他自己就會學得很好,不僅語文學得輕鬆,對數學學習也有幫助。所以倡導每天親子快樂閱讀半小時,愉快交流十分鐘。

還要跟大家推薦優秀親職教育資源。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上述資料就是從這本書上摘錄的。

三、幫作文

寫作是語文的靈魂,但很多學生不喜歡寫作,主要原因:一是無話可寫(其根本原因就是閱讀量少),二是不知道怎么寫。久而久之,學生便怕寫,不願意寫。三是懶惰的孩子只願講不願意寫。面對這三大難題,作為家長,首先要消除“速戰速決”,“一勞永逸”的念頭。作文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耐心地陪同孩子一步一步積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讓孩子寫周記是個很好的起步方法,剛開始寫日記時不要苛求日記的質量與篇幅,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敢說心理話,尤其是如果成文速度比較快,說明思維很活躍。我相信隨著訓練的循序漸進,孩子的作文能力一定會越來越高。這一點我們班的子睿同學做得尤其好。

四、抓做人

做人第一,學習第二。

誠信是首要。孩子做了錯事,我總對他們說,只要主動承認就不會受罰,一旦讓我查處來,我絕對不原諒。對待孩子說謊,我是這樣認為的。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遇到這樣的情形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恰當地引導。如:可以給孩子三次機會,第一次說理,第二次提醒,第三次再懲罰也不遲。這樣,給孩子改正錯誤一個緩衝,孩子就不會有害怕恐懼的心理了。

其次是要善良。善解人意,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對父母,對老師,對同學,對生活……他懂得感恩了,一定會把學習搞好。一個善解人意的人誰不喜歡?哪樣的社會不歡迎?

再次,還需要我們幫助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天都有父母把孩子忘記的東西,紅領巾、校服、書、本子送來。家長的寬容縱容了孩子責任感的缺失。我建議家長提醒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相關學習工具與資料,而不是包辦。自己能解決的事情自己做,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我也是這樣有意識地教育孩子的,做錯了事情我就會要求孩子用實事來彌補,而不只是留於口頭教育,在實際的行動中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對待生活和學習都有一定的責任。

擁有了責任,我們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耐挫力。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長輩的呵護中長大,備受至愛,事事順心,因而,缺乏一種耐挫力。主要表現為:聽得進表揚聽不進批評,偶爾考試成績不佳便會經受不起,失去自信心。為此,家長有必要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培養孩子不僅贏得起,更輸得起的好品質,為他今後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五、抓飲食

資料:飲食與學習

我們知道,葡萄糖是人們通過飲食而攝入的營養成分。學習、記憶等高級腦力勞動自不必說,就連為生存而進行的呼吸,以及各種活動也都需要以葡萄糖為能源。早上睡醒後不久,每個人都會有頭腦不清的感覺。這完全是因為葡萄糖不足的緣故,尤其是大腦,比身體其它部分消耗的葡萄糖更多,所以剛睡醒時頭腦發木不清醒。

美國科學家戈爾德教授對葡萄糖與學習的關係做過深入的研究。他把學習者分為兩組,一組在學習一段時間後注入葡萄糖,另一組則置之不理。然後,對兩組學習者分別做了學習測試,結果表明,注入葡萄糖的那組學習者的成績要好於沒有注射葡萄糖的那組學習者。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早餐中葡萄糖的影響。以醫科大學的住校生為實驗對象,對早餐吃葡萄糖的學生和不吃葡萄糖的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早餐攝入足夠量的葡萄糖的學生,成績相當好。這就是說,進餐後,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一旦增高,記憶力也會與之成正比,相應提高。由此可知,餓著肚子堅持學習,是非常不講求效率的。

另外,雖說葡萄糖能提高記憶力,但是飯後馬上開始學習,卻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實際上,進食後,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大約是在飯後兩個小時之後,然後,大腦可以高效率地工作3個小時。也就是說,飯後第2~5小時是最佳學習時間。

在平時的學習中,我需要家長配合的是:

① 督促孩子細緻及時完成作業,並請家長檢查孩子的字是否已經認真書寫。

② 督促孩子完成口頭作業。語文和數學不一樣,沒有厚積是不可能有薄發。靠平時多讀多積累。該讀的讀,該背的背,一定要一絲不苟要求孩子,毫不馬虎和隨意。

③ 督促孩子認真閱讀課外書。

最後,想給家長朋友們提一點兒要求:

① 儘量抽時間與孩子們在一起,經常與孩子溝通。

② 教會孩子善於與人溝通。當孩子和同學發生矛盾了,要教會孩子用語言去化解矛盾,學會和別人溝通,並解決問題

③ 分享孩子的歡樂和痛苦。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考好了獎勵一頓肯德雞,考差了恨鐵不成鋼,回家狠狠揍一頓。這樣做是不妥當的。看到孩子試卷的時候,別光盯著分數,希望你能幫助孩子一起分析錯誤原因,薄弱環節,找到下一步努力的目標。分享孩子學習中的苦樂,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