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特定材料進行即興演講的技巧

三、關於比體型材料。

先看一個講題:“一幅漫畫畫一幼稚園阿姨給孩子發糖,每人發給一塊糖,其中有一個孩子把分得的一塊糖扔在地上,坐在地上大哭大鬧。這時,阿姨手拿一大把糖,交給這哭鬧的孩子。漫畫的標題是:“哭鬧的孩子多給糖(副題是:並非指幼稚園)”。請就此發表演講。”這便是一則比體型材料。什麼是“比”?比就是譬喻,“以彼物比此物也”,表面上說的是乙,實際上說的卻是甲,乙是表露在外的,甲卻是隱含不露的。我們將乙稱之為比體,將甲稱之為本體。上面這則材料是一幅漫畫,漫畫本身是個比體,它的本體是諷刺老實人吃虧、而光棍無賴卻能占便宜的不良社會現象。然而某些演講者在講這一講題時,卻未能分析出本體來,而僅僅將思維局限在比體上,大談幼稚園阿姨施教不當,大談溺愛孩子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之類,使演講聽來不中要害。有些比體型材料不完全是比體,而是半比半本的。如下面這個比體材料:“一幅漫畫畫一個人拿著一支筆想在意見本上提意見,可意見本卻掛得高高的,他根本就夠不著它。漫畫的名字叫《有意見往上提》。請就此發表演講。”提意見的方式儘管有多種多樣,但在意見本上把意見寫出來畢竟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因此,材料中出現的有人拿著筆想在意見本上提意見是現實中可能出現的情形。而把意見本掛得高高的,讓人根本夠不著它就是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了——這是打個比方,喻指某些領導只不過是戴著聽取意見的假面具,而骨子裡是十分害怕、反對別人提意見的。材料一部分是真實情形,另一部分是虛擬情形,所以我們稱之為“半比半本”。遇到這類講題,也須格外留心,不能錯把比體當成本體。請看某演講者就該題而作的演講片斷:“……有的領導看上去像是在接受意見,實際上卻沒有真心實意,他們把意見本掛得高高的,讓人無法取下來;有的把意見箱掛在牆上,很長時間過去了,從來沒見有人打開過,那上邊的鎖也一天天地開始生鏽……”“……你既然掛出來了意見本,但又掛得那么高,讓人無法取下來,那么,這意見本掛與不掛又有什麼區別呢?”這段講辭將材料中的虛擬情形當成了真實情形,並將此與“意見箱”等現實中其它真實情形並列而論,可以說是犯了“以比當本”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