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提式的即興演講應該做哪些準備

技巧之四:案例——以敘事畫龍,以議論點睛。第二部分主要是案例,案例以敘事為主,但切忌敘而不議。故事講完,應立即針對故事談感想、談體會,且感想體會必須與主題相照應。議論的語言不再多,即興演講不宜長篇大論,時間不允許你講那么多,你也難在短時間內準備那么多。只要能對故事所蘊含的思想、所給予的啟示、所帶來的思考予以總結、提升,起到點睛作用就行了。這裡需要特彆強調的是,議論必須與主題切合一致,要通過案例照應你的主題,證明你的觀點。如一位老師的演講題目是“責任”。他在演講中講到了孟爾冬教授,說“孟爾冬教授最後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然而演講者接下來的議論卻是對孟爾冬教授的崇高偉大之類的歌頌,對“責任”隻字不提,使如此感人的案例似乎與責任掛不上鉤。有的選手說,責任二字已經隱含在案例之中了,何必一定要點明呢?錯也。案例的主題思想一定要點明,要不然,就成了你在考評審。評審在聽你的演講時,不可能有時間來細細琢磨你的案例背後所隱含的東西,不可能象評閱聯考作文那樣反覆推敲。因此,你的案例到底要表達什麼觀點,需要明確地說出來。演講不同於散文詩歌,觀點必須鮮明,不能搞隱喻。剛才那位選手如果用這樣一段話來對孟爾冬教授獻身事業的案例發表議論的話,效果就不一樣了:“孟爾冬教授用他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履行了一個人民教師的責任。孟爾冬教授倒下了,但孟爾冬教授的精神卻永遠佇立在人們的心中,永遠激勵著千千萬萬個孟爾冬進行著他未竟的事業。孟爾冬教授倒下了,但孟爾冬教授的精神卻為我們鑄立了一座永恆的豐碑。在這座豐碑上,鐫刻著兩個醒目的大字:責任!”

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在即興演講里,講多少個案例最合適?我認為,根據即興演講時間性緊迫的特點,最多講兩個案例就行了,而且到底講一個還是兩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是看演講時間,如果要求演講的時間很短,比如3—5分鐘的演講,一個案例就行了;如果較長,比如10分鐘以上的演講,則可講兩個案例。二是看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如果你的語言豐富,可以只講一個案例;如果你的語言比較貧乏,則可多講一個案例,多講一個案例要比準備同時間內的其他演講語言要容易得多,如此可以彌補你語言貧乏的缺點,且觀眾和評審還不能從中發現什麼破綻。三要看案例本身的長短,如果案例本身就比較長則一個案例就夠了;如果案例短小,則可能需要兩個案例。 即興演講的一個最大難題就是在短時間內準備好演講內容。準備的時間短促,往往導致選手心理緊張,即使一個才思敏捷的人,這時也時常會發生思維短路的情況。

其實,只要是比賽,都是有技巧的,即興演講也一樣,需要技巧開路。如果能很好運用即興演講的技巧,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在同樣短暫的時間內比其他選手擁有更充實的時間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