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推薦

亦師亦友需要雙方的互動,特別需要學生的自覺和主動。 “誨人不倦”,是老師的本分;請教老師,更是學生的本分。通常情況,老師歡迎課堂提問。提問要經過推敲,特別是在大型講座上的提問,應三言兩語,直陳問題。有時,老師也會情緒低落,如在課堂,恰當地舉手提問,會幫助他精神一振。老師也樂意課外交流。但交流須有準備,應知道老師的學術成就、主要著作、主要觀點、重大項目,如此,自有共同語言;應想好自己的話題、自己的見解,避免無的放矢;切忌:探聽考試、討價分數。拜訪老師須有預約,聯繫老師須講方式,經驗之一是發信息勝於打電話。請適應:在大學,學者提供指導式教育,不提供保姆式教育;重方式路徑,不重步步緊逼,所謂“引而不發”(《孟子.盡心》),是學者常用的“手筋”。

學生如果能感悟學者的引導,是學有所獲;如果能聽出學者的疏漏,是學有所精;如果能參與學者的研究,是學有所習;如果能運用學習的學問,是學有所成。

學者與學生,切磋琢磨,教學相長。

學者與學生,薪火相傳,長征接力。

所以大學的定義是,大學主要是由學者和學生構成的傳播學問、研討學問、創造學問的教學場所和學術共同體。學者與學生的關係是大學的主體關係。這種關係的氛圍,是尊師重教、崇尚學術。這種關係的支柱是學術自由、學政民主。這種關係的紐帶是師生平等、互相關愛。和諧的師生關係,高山流水遇知音。冷淡的師生關係,井水河水各自流。《論語.先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i),風乎舞雩(yu),詠而歸。”是學者與學生關係的至高境界。

我們將力促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