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親愛的新同學,新學期快樂!

在桂花未香、蟹腳未忙、菊花未黃的9月,我迎來了你們。這些天,我充滿了欣喜,也有著那么一些急切,甚至有些忙亂!欣喜是因為,你們來了,真好!寧靜的校園有了你們,一下子就生氣勃勃起來。作為一位在浙江大學任教22年的教師,我每年最傷感的時間是7月看著同學們畢業後奔赴世界各地;最欣喜的時間是9月看到同學們從世界各地背著行囊來到校園。歡迎你們,親愛的新同學!說有些急切,是因為我們國家、我們浙江大學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有那么多的偉大事業急需你們快快加盟,時不待我!說有些忙亂,是擔心我們的準備還不夠充分,來到xx大學,所有同學都看到了竺xx老校長出給每位同學的兩個問題。事實上,作為教師,我一直也在問自己兩個問題:有什麼是學生不上大學就學不到的東西?有什麼是不上xx大學這樣的名校而學不到的東西?所以,忙亂和壓力來自於我們絕不能招天下之英才而毀之。

在開學典禮上,我要表達作為教師對你們的期許。這種期許,可以概括為天下情懷、求是精神和遊藝境界。

所謂天下情懷,是指我們要有一種全球視野和公共精神。天下,是東亞民族對宇宙的專有概念。它有多種含義,不同表述。在今天,我要求大家能夠認識到我們就在這個世界“之中”,我們要有這種全球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人事和物事,反對坐井觀天,超越夷夏之辨。這不僅僅是與外國做生意,學習世界上的先進文明,發表sci和ssci期刊論文的事,它包括這些事情而又不限於此,我們要樹立起全球思維,思考全球性問題,遵循已有世界遊戲規則,不斷改變已有的不合理遊戲規則,融入並逐漸引領世界主流社會。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樹立“天下為公”精神。天下為公本是儒家經典《禮記》大同篇中對未來社會的描述,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管理國家大事,人民享有平等幸福生活。實現這樣的社會理想,我們就要成為竺可楨老校長說的“富有公共精神,成為公忠堅毅、能擔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而不僅僅成為一位工程師、律師和醫生。葉聖陶先生寫過一個童話《稻草人》,其中稻草人暗喻了一位有心想做一個來解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的人,但因為自己的力量微薄,無法成功,無奈之下他們只得眼看著人民受苦,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我們看到人民在受苦,看到社會不公,連眉毛都不動一下,我們就連這個稻草人還不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史匹柏導演的電影《林肯》,這部150分鐘的電影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和華麗的視聽盛宴,而是拍了一個疲憊不堪、憔悴蒼老的林肯,電影只講了一件事,就是林肯在重重困境下堅持自由平等、追求正義公平,推動國會通過了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從法理上永久廢除奴隸制。同學們,天下為公,就是要你無可逃避,舍你其誰?!

第二是求是精神!“求是”是浙江大學校訓。竺可楨準確表達了天下情懷與求是精神的關係,他說: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這成為了我們公共管理學院的院訓。有時候,我們的員工、同學會寫錯這個院訓,寫成“以真理為依歸,以天下為己任”。這種差錯表現出我們對求是校訓理解上的偏差。竺可楨認為,“求是”的本質是對真理的信仰,英文是faith of truth。他說:“求是就是要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他以布魯諾、伽利略、牛頓、達爾文、赫胥黎等,不怕火焚,不怕唾罵,不屈不撓,追求真理的精神來激勵大家。同時,他還把求是精神理解為犧牲精神,“不顧利害以求真理,祛除成見以就理智”;他還把求是精神理解為博學篤行的精神,而不完全限於讀書或實驗。我們的校歌里唱:“國有成均,在浙之濱!”這是何等的豪邁和自信,它來自於你是富有天下情懷和求是精神的浙大人!

第三是遊藝境界!孔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四句話可以看做是孔子對教育目的的系統闡述。他把道、德、仁、藝看做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其中,道和德是精神思想上的要求,仁和藝是生活處世上的要求。這裡我說說“游於藝”。南懷瑾先生說,這裡的“游”是游泳的“游”,不是遊戲的“游”;“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孔子當年的教育以六藝為主。其中的“禮”, 不僅僅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師生等應該秉持的禮儀。前幾天星雲法師訪問浙大。他曾經在《人間福報》上連續四年每日寫一篇“迷悟之間”的短文,這個“禮”就相當於超出執迷之後的覺悟,對萬事萬物所採用的一種正確心智和態度。“樂”相當於現代藝術的舞蹈、影劇、音樂、美術等等。“射”、“御”、“書”、“數”,相當于軍事,技能,文學歷史,科學等等。人生的充實和美好,都要有六藝修養,這個藝還不是今天狹義的藝術。沒有這些修養,沒有這個精神家園,人生就枯燥無比,不能忍受。這正是:情懷天下事, 詩話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