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家長會班主任發言

有一次我去家訪,碰到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家長,她的話可能代表了一大部分家長的心聲,她說:“老師布置的作業,怎能每天讓家長批呢?”我馬上反駁:“你的孩子長大了,是養活你還是養活他的老師呢?咱應當盡主要責任哪!”然後再講道理:“1、你不懂教育規律,小孩關鍵是養個好習慣,我們劉校長有句話我印象非常深:‘一生有個好習慣,就像把錢存入了銀行,可以定期吃利息受益;若養成了壞習慣,就像貸了款,人家隨時都可能來勒咱的皮。’我們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打好基礎,養好習慣“老師讓你現在費點心,讓孩子養個好習慣,你以後可省去好多麻煩;2、你的孩子對老師來說是七八十分之一,即便你是國家總統,老師也有通天的本領,他也不可能把百分之百的精力都投入到你的孩子身上,充其量也不過是七八十分之一左右,而你呢,一投入就是百分之百,別的孩子不可能來分享你的教育付出,你算算哪個更能保證效果;3、我的女兒也上一年級,我很樂意這樣做。”話不中聽理卻直,很多家長正是在這種錯誤的思想支配之下,神化了學校的教育功能,輕易放棄了自己的教育權利和義務。不客氣地講,咱在座的有幾位家長,有打麻將喝酒的時間,卻沒時間管孩子,等出問題找上家門了,抬手就是一記耳光,怒喝一聲:“你這不爭氣的東西!”我忍不住問,這是孩子的責任嗎?孩子的飯沒人做,衣服沒人洗,長期處於失控狀態之下,不出問題才怪呢!有的家長打了一下午麻將,回家後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完作業,廚房裡冷鍋冷灶的,她生氣了,你猜她怎么說:“完、完、完,就知道完作業不知道做飯!”哪裡見過這樣的家長?你知道孩子在日記里是怎樣聲討你的嗎?這樣的學生,我絕對支持她和家長討說法!有的家長不服氣,和我抬槓:“我們附近的某某某,人家的家長還管過人家嗎,家長該打麻將打麻將,孩子光學習好。”我說:“一、你得先埋怨自己沒有人家的福氣,沒有攤上那么省心的子女;二、你不能以偏概全,我們每屆四百多學生,不能否認你說的情況沒有,但絕對是個別現象,只有數量多成了普遍現象,才是規律性的東西啊。”有的家長也很冤枉:“他要錢就給,從來沒有撥過回,還給他報了補習班。”你沒有意識到,這和扇孩子是一個道理,都是在尋求自己的心理平衡,在推卸自己的教育責任!不是給他錢或找個地方一安置他就算了,親職教育是不容替代的,再優秀的學校、再出色的老師,也絕對取代不了親職教育!教育學上講,決定人的一生的三個要素是:遺傳、教育、環境。遺傳,咱沒辦法改變;教育,學校那一塊,咱說了不算,家庭這一塊咱可說了算啊;還有環境,古代孟子的母親為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三遷其居所,而我們就不能當著孩子的面不打麻將少吵架嗎?出問題的孩子,人家為什麼說“沒教養”呢?那就是說,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萬事大吉了,那是我們後半輩子的指望啊,就是為了我們自己,也要盡“教”和“養”的義務啊!注意教養一詞,是“教”在前而“養”在後,顯然,家長的言傳身教是世所公認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