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長征魂共築中國夢演講稿

緊密圍繞“傳承長征魂,共築中國夢”主題,立足當代大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將長征精神的豐富內涵與中國夢結合起來,充分展示當代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良好精神面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承長征魂共築中國夢演講稿,歡迎借鑑。

傳承長征魂共築中國夢演講稿篇1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著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里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民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著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傳承長征魂共築中國夢演講稿篇2

你知道紅軍嗎?今天,我們就要去紅軍長征路過的地方——瀘定。

我們開著車前往瀘定走,這次走的路可和前幾天的不一樣,不是往山上,而是往山下走。天氣也變得越來越熱。我們沿著康定河行駛一段路,就來到了大渡河邊。大渡河的河面比康定河的河面要寬很多,大概有380多米,而且河水全是黃的,陳伯伯告訴我這是因為河裡面有很多泥沙。

不久,我們就到了第一個景點——瀘定橋。在這裡發生了一次著名的革命事件——飛奪瀘定橋。當時紅軍戰士們手拿衝鋒鎗,背掛馬刀,腰插手榴彈,渡過了有重兵把守的瀘定橋。我一踏上瀘定橋,橋就劇烈搖擺起來,再看看波濤凶涌的大渡河,我心裡不禁感到一絲絲寒意。試想,當時紅軍戰士們要渡過這座橋,空中有國民黨的飛機襲擊,後面有國民黨的追兵,前面還有國民黨的部隊攔截,真是難上加難啊!

接著,我們又去了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在那裡,我才知道紅軍的真正故事。原來,紅軍在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攻失敗後,人員減半,被迫長征。在長征途中經過瀘定橋,後面有國民黨的追兵,他們必須與瀘定橋對面的紅軍匯合。可是,他們的所在地離瀘定橋還有320里。為了讓紅軍戰士們按時與對面的紅軍匯合,毛澤東向紅軍一軍團第24團下了在兩天之內趕到瀘定橋並占領它的死命令。於是,第24團以第一天走80里、第二天走240里的神速趕到瀘定橋。可是國民黨部隊把橋上的木板全都拆掉了,只剰下3根鐵索。於是,23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沿著鐵索往前爬,最終攻占了瀘定橋,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次紀錄。

紅軍為了我們的祖國而獻生!同學們,在紅軍長征81周年到來之際,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

傳承長征魂共築中國夢演講稿篇3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

毛爺爺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80年前的長征,是用汗水、信念、執著走出的一條路,一條光明之路,一條幸福之路,一條解放勞苦大眾的路。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奇蹟,它的偉大、壯觀、神奇,至今仍深深地感染著我們。它的精神,跨越時代,在歷史的時空中閃爍著動人的光彩,激勵著我們新時代的少年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還記得嗎?在長征的路上,紅軍戰士經歷了多少山水阻隔,戰勝了多少艱難困苦!面對著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他們翻越白雪皚皚終年積雪的高山,走過泥濘不堪沼澤遍布的草地,不知有多少念母思歸的英雄兒女,為了革命的理想信念犧牲在漫漫的行軍路上!大家還記得《豐碑》中的軍需處長嗎?為了讓一位戰士溫暖些,他竟把身上厚厚的棉衣讓給了那位戰士,而自己卻凍死在寒冷的雪山上。死時,他的面容寧靜,他用無私的愛,化作雪山之上巍峨的豐碑!還有那普通的紅軍戰士謝益先,在過草地時,僅分到4斤乾糧,卻瞞著隊友,把它送給了飢餓的母子三人,自己卻每天吃野菜、喝涼水,終因體力不支,犧牲在行軍的路上。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詢問著母子三人的情況,當得知“他們很好後”,他微笑著離開了人世。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做出了如此英雄的抉擇,讓他們在如花燦爛的年華,無憾地離開了人間,離開了那些他們惦念也深深地惦念著他們的人。我想,這就是長征的精神,這就是革命必勝的力量,這就是那衝破黑暗,走向光明的偉大夢想!

談到長征,我的腦海里,又浮現出那個可親可愛的老班長,他正在為病號找野菜、挖樹根,他瘦弱的身軀緊皺的眉頭卻因發現幾棵野菜顯現出無法掩飾的狂喜;他用縫衣針彎成釣魚鉤,靜靜地坐在河邊,那堅如磐石的信念,讓他的背影化成草地上最美麗的剪影。他用釣來的魚給戰友們做著新鮮的魚湯,自己卻吃著別人剩下的東西。他終因飢餓,帶著對戰友們深深地愛死去。可敬的老班長,可敬的紅軍戰士,正是有了你們,有了你們這種捨生取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這種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們中國紅軍才能在368個日日夜夜,翻越18座大山,涉過24條湍急的河流,穿越12省,突破10個地方軍閥部隊的包圍,躲過30萬武裝精良的敵軍的圍追堵截,最終征服了二萬五千里的艱難險阻,完成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

長征,對於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因為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重溫長征,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讓我們明白,偉大的中國,需要偉大的人民!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新時代的少年,將用永垂史冊的“長征精神”,點燃人生的夢想,用勤勞的雙手去建設美麗的祖國,讓我們的祖國母親變得更加繁榮富強!“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80前,先輩們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波瀾壯闊的長征之歌;80年後,讓我們傳承長征精神,點燃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為了偉大的民族復興,奮鬥不止,繼續前行、播種希望,收穫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