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論壇的演講稿3篇

在今天企業中遇到更多的怪事,有些人的家庭背景,本來就出生貧寒。當你把他提升到科長、廠長,他立馬就開始想心事,另起爐灶開門戶,捲你的貨款,拆你的網。你說,他怎么就沒有感恩戴德的價值觀?這樣,中國的企業如何去做強做大?好多企業稍微紅得三年五載,就開始自然萎縮,有的甚至更加命短。這種社會現實,長此循環往復,民族產業,又怎么去同列強抗衡?

或許有人要問,孔子的儒學,跟現代企業文化又有什麼相干?那您就不懂了。這裡我要告訴您:他不單是一個相干的問題,而且是一個事關每一個企業最終前途的大問題,也是一個事關國家經濟穩健發展的大問題。因此,它也是一個關乎每一個社會公民的切身利益的大問題。

首先,我得從你跟我的生命說起。大家都知道,你我的生命都是父母所生。但你可知道,在你我生命的血液中,流淌的文化基因是什麼?那就是我5020xx年傳統文明一代傳一代,所留下來的根。這個根它在你的生命中,也在我的生命中,誰都休想把它改變。因為,它是你的生命線,也是我的生命線。可是,今天的人們,因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太大,似乎早已忘掉這個根。忘掉了不要緊,但生存沒有它,肯定就不行。於是,構成了今天社會中,一種極端自私的金錢價值觀。即對自己的生存,我們每個人都要拚命的保護自己的根,而對他人的生存,又在拚命的去刨人家的根。用這種刨根的方法,去對他人坑蒙拐騙,去對他人不講誠信,去對他人不講社會責任和道義。只要自己受益,便可興災樂禍,心安理得。一旦被他人坑蒙拐騙,被他人不講誠信,被他人沒有社會責任感,回過頭來,他又要拚命的維護自己的生存權、生命線,也就是我在這裡說的根。即每一個人都只想要求人家,講究傳統文明,而對自己的行為,還要刻意的標榜,是現代文明。你說他的生命中難道沒有根?可你問他,傳統文明的根是什麼?他說你的思想太封建,這就是今天,人們複雜的意識形態。

今天,大家看了央視台的《百家講壇》,于丹所作的《論語》心得講座,人們感到耳目一新。其實,欣賞她的心得,實際上是每個人心靈困惑的訴求。與其說,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講得感人,不如說是人們心靈的困惑,得到了某種自我解脫的寬鬆。

因此,當于丹推出她的《論語》心得之後,在央視台的網路中,人們給了她很高的評價。當然,我也不例外。但我給他的評語卻稍有一點不同,記得我是這樣說得:“品味極佳,果腹不能,可比子貢,不及曾參,如斯體悟,亦難紅唇,男兒愧對,幾許求仁?《論語》一部,博大精深,既擔溫飽,也避風塵。中庸之道,乃是根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這樣對於丹進行評價,其實我也是男兒一個,面對紅顔,感到羞愧。怎么自己就不能站出來像于丹一樣,為這個社會的和諧盡一份心力。

其實,這樣苛責自己,似乎也太強調了一個人的自我內省。因為,當于丹還沒有推出她的《論語》心得時,我早已註冊了武漢市乃至全國第一家潤民儒學企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且,於半年前寫了5篇講義稿,內容近10萬字,分別為第一講:能夠永遠與時俱進的孔子儒學;第二講:人的才能高低大小與其價值觀始終是條平行線;第三講:現代企業迫切需要中庸和諧的世界觀;第四講:忠恕之道,是社會和諧的根本;第五講:用孔子儒學鑄造現代企業人才的靈魂。遺憾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己只能在一個小圈子範圍內,向人們傳播社會和諧的“心經”。當幾位留洋博士,他們偶然聽了我講述孔子《論語》的心得,就把我比作當代中國的“孟子”,這讓我愧不敢當。當然,倘若有緣,能同於丹進行交流,相信大家都會收到相互影響的裨益。

這裡,我給大家講孔子儒學,就是想讓大家知道,5020xx年傳統文明是個什麼樣的根?其實,它什麼都不是,就是一個人類社會要共同和諧生存的根。

這個根,讓你講道義、講誠實、講誠信、講誠身、講仁德、講孝順、講惻隱、講愛人、講中庸、講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一言以蔽之,告訴咱們怎么做人。

那么,孔子儒學的基本經義是什麼?

孔子說:整個華夏民族,我之後的子孫們,你們好!

我以最博大的胸懷來愛護你們,教導你們怎么做人吧!你們一定按我的教誨去想去做,社會才會有永世的和諧與安定。你們怎么去做呢?我告訴你們吧!當你當著資本家(也就是你們今天說的企業老總)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資本的靈魂;當你當作xx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國家的靈魂;當你當作法務部長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法律的靈魂;當你當著公安部長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社會安定的靈魂;當你當著文學家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藝術的靈魂;當你當著教書先生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誨人不倦的靈魂;當你當著醫生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治病救命的靈魂;當你當著公務員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乾好本職,為民服務的靈魂;當你當著工人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精湛技藝、確保質量的靈魂;當你當著農民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精耕細作,最大限度奪取豐收的靈魂;當你當著學生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要是學而時習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靈魂;其它一切的一切,你們都依我這個原則類推。

總之,社會之民,五穀所生,大千世界,職業千種。行當有差異,人格沒貴賤;尊卑有等級,尊嚴皆平等。在其位,謀其職,“敬其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有永久的和諧與大同,這就是我所告訴你們,應該怎么做人的“理想”,即你們今天說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意識形態,我和我們的祖先一樣,從來沒有發現世界上有什麼上帝,你們就憑這條價值觀,對自己的行為每天進行反省吧!否則,善、惡的報應,在這個世界上會普遍的存在。“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在我的《論語》中,我把這種價值觀,即理想規定為“君子”之行,反之,你就是社會的小人。也就是說“君子”按“理”“想”事,小人行事非理。“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懷德,小人懷士,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用你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君子胸懷坦蕩寬大,小人心地蔭森恐怖;君子注重道義,小人只講效益;君子遵章守紀,小人只求實惠;君子承擔責任,小人推卸責任。這就是我在《論語》中所倡導的“理想”。這種理想,是我通過炎黃二帝以來,對他的優秀傳人所秉承的道德規矩,加以總結得出來的。你們今天的年青人,不是開口閉口就談理想和報負嗎?可你們有誰知道,“理想”二字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其實,我給你們的規定就是:用符合做人的道德“理”性去“想”事,去支配自己的行為。

這絕對是我按老祖宗的規矩,跟你們設定的價值觀。你們必須要堅持這種做人的價值觀,我們的子孫後代,才能永世的興旺發達。我今天教了三千弟子,只有七十二個學生可以及格,唯有顏回,最明白我講的道理。當然,顏回死後,尚有曾參和有若,也算我的得意門生。所以,你們要加強學習鍛鍊,務必要滲透,我為你們設定的這套,儒學體系的精髓,切不可斷章取義,唯我所用。我死以後,肯定會有不肖子孫,用這種方法打我的旗號動壞心眼。但那時,我不在世了,你們要學會自己保護,群起而攻之。千萬別讓這些肖小之人,玷污了你們的老師。而我最擔心的,還是你們乾哪一行,不能把自己的靈魂和身心全部投入。因為人性的變數太大,你們必須修煉和管束好自己,才不至於使這種變數,不按道德的規律發展而發生。這就叫做“性相近,習相遠”,它怎么可能一成不變呢?就跟大家穿衣一樣,“性”這個東西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為,人都是有私心的。但你們一定要記住,“君子愛財”,一定要“取之有道”即可。否則,即便是“嗟來之食”,為了保住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也不能隨便亂食,而情願餓死。這就叫做“臨財勿苟得,臨難勿苟免”。

不好意思,我知道這樣演講,很多人聽了會發笑,孔子什麼時候說過,你上述的這番話,豈不純屬胡編?

可你還別說,我這絕不是胡編杜撰,它就是整部《論語》的精髓。在座的哪位只要有誰對孔子的《論語》作過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保管他會欣賞我這份意譯水平的高明。因為,我不是以文對文的教書先生,而是以孔子儒學,揣摸社會實踐的學者。所以,我更有條件,比教書先生深透的理解孔子儒學。

其實,教書先生以文對文的那套我也會用,只是很難把道理向我這樣說的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不信我們試試,比如孔子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我把這段教誨,用教書先生使用的現代漢語翻譯給你聽聽,看你能不能聽出,通過我意譯後的深奧道理?孔子說:“領導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國,要遵守這樣一條道理,即認真辦事,恪守信用,勤儉節約,愛護人民,役使民力,要顧忌時令,不能荒誤農事”。可我把它通過意譯就成了:當作xx,他的靈魂就是國家的靈魂,這不更清楚明白些嗎?難道“道千乘之國”,說的不就是一個xx的責任心嗎?

請大家認真分析一下,難道這不更符合孔子原話的本義嗎?

如果你不能這樣理解,那我只能說你只會讀死書,太迂腐,搬運楠竹過曲巷,找不出轉彎的方法。其實,只要你把楠竹豎起來,這曲巷不就立馬過去了嗎?難道這也要孔子事必躬親的告訴你和我?也只能說明你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太淺,無法把死書讀活而已。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向毛澤東好好學習。孔子說“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倘用現代漢語來翻譯不就是:“善人教導人民七年,不是軍人的老百姓,也可以參加作戰了”。可毛澤東卻把它精化成兩個字,叫做“兵民”。這兩個字前面的一個“兵”是動詞,請你千萬別把它理解成軍隊和人民,如果只是軍隊和人民的話,那么,當年蔣介石的軍隊和人民,不比毛澤東多更多嗎?幹嗎他打不過毛澤東,而毛澤東就利用“兵民”這套軍事思想,徹底打敗幾百萬的國民黨軍隊。因此,毛澤東得出的結論是:“兵民是勝利之本”。

這不正是活讀《論語》的典型結果嗎?當然,如何才能“兵民”,那是另外一個理論和實踐的問題。大家只要認真的閱讀毛澤東的著作,就知道動機和效果,他是怎么把它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活讀《論語》的典型證據。

試想,今天我在這裡也用這種“活學”的方法,來向各位詮釋博大精深的孔子《論語》精髓,有哪個學者非要刻意與我辯論,說我這樣闡述經典不嚴謹,只要你把其中的道理說出一個一二三四來,我絕對洗耳恭聽,拜你為師,以後再不敢用這種方法詮釋《論語》。

孔老夫子作為我們民族的人文祖先,他於2500多年前創立儒學,旨在弘揚一個基本的人倫法則,這就是儒學思想的“中庸”之道、“忠恕”之道。(關於什麼是“中庸”和“忠恕”,因為時間的限制,以後大家想聽我的課程,歡迎跟我聯繫,再和大家共同討論。)

其實,“中庸”和“忠恕”,它是一個完整的和諧社會的人倫體系。這個體系以一個“仁”字為核心,從而又推演出社會的禮義和廉恥,即仁、義、禮、智、信。因而,中華民族幾千來一直被世人稱道為:“禮義之邦”。

還是讓我在這裡簡短的說說“禮”和“義”。“禮”和“義”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無所不在。“禮”和“義”是什麼?在孔子的儒學體系中,實際上講的就是做人應該遵守的道德和秩序。我們今天把它演化成四個字,兩個詞組,即責任和義務。

試想,一個社會的穩定和安定,每個社會的成員沒有自己的責任感、義務感,即使命感,那又怎么能成?

因此,孔子儒學的人文理論,才是天經地義的人文理念。

今天這個社會高速發展,應該說人的基本生活的物資條件,豐富到什麼都不缺,就缺這種久違了的人文理念,即社會人群心理底蘊中的價值觀。這對泱泱大國的中華民族來說,它與世界列強的競爭日趨激烈,究竟是意味著福,還是意味著禍,恐怕只是深懷憂患意識的仁人志士,才能深切體會其中的過味。

做人,不能只管自己一生,而不顧忌子孫後代;看病,只要高明的醫生,也從不會只管頭疼醫頭,腳痛醫腳,除非是庸醫或學徒。因此,只要是醫生診療疾病,總會首先考慮找到病因,然後對症下藥,才是治病救命之道。

當我們翻開歷史,有哪個草莽英雄,或者公、候、伯爵不打“替天行道”、“仁、義、禮、智、信”的旗號,才能奪取政權,最終取得成功?這不就是亞聖孟夫子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嗎?

試想,劉邦如此,李世民父子如此,忽必烈如此,朱元璋如此,努爾哈赤也如此。在那些戰火紛飛的大動盪年代,他們又有哪一位不是用這套人文體系來管束自己,也同時管束好自己的兵士,才取得了人心,從而得道多助,最終決定了勝利,確立了統治的嗎?難道我們幾千年的歷史,又不是這么記載的嗎?

所以,問題不在儒學文化的體系不好,它專為統治階級剝削和壓迫人民服務,因此,必須要搗毀“孔家店”,或者必須要“文化大革命”。恰巧相反,而正是在於孔子闡述了社會人性的本質,揭示了系統的社會人倫的自然法則,已經登峰造極,無以復加,乃至後代只有詮釋的資格。

正因為是這樣一種聖境,使得後來的詮釋者,為了其自身的集團利益,黨派利益,甚至是朋比利益,因此打他的旗號五花八門。甚至連超智慧的莊子,也是我們華夏民族的人文祖先之一,他把人對自然法則的思辨推到了頂峰,也可以說他是現代自然科學思辨---人的智慧得以超級開發的鼻祖,道家理論系統完成的創始人,也在自己汪洋咨肆的《莊子》寓言故事中,以大量詼諧的語言調侃孔老夫子,藉以使自己的學說流傳千古,而且後來也確實收到了這樣的效果。

就這么一個光照千秋的民族文聖,後來的詮釋者,仁者見仁,知者見智,甚至是妖者見魔,惡者見怪,又有什麼稀奇?難道我們應該把封建社會所有腐朽的壞帳,全部算在孔老夫子的身上,讓這個偉大的人文體系背上黑鍋,遺臭千古而後快?

在今天這個人的知識得到超級開發的時代,各種知識和信息已然高度的透明,難道我們就沒有本領還原一個本來的孔子儒學體系,使之在現代科學的體制下造福於我們的子孫萬代?

再說什麼是企業?從九十年代下海自辦企業以來,我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每次在人才市場招聘人才的時候,我不管你是哪個名牌大學畢業,有怎樣一個所謂含金量很高的紅本本,就判定你一定是我這個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當然,我也不能隨意判定你不是我所急需要的人才。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對你設問筆試,讓你回答問題,以檢測你的就業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