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總結髮言:淺談學困生轉化

那么作為教師針對個別“學困生”應該怎樣轉化呢?我認為首先要發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那怕是一小點就大加表揚,尤其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給他樹立自信心,讓他找回我能行的感覺。比如說我班學生cz七年級時上課紀律和成績都不好。在八年級上學期,有一次他父親打電話詢問他的成績時,我說這段時間進步太大了(真實情況是這段時間我根本不了解他的學習狀況,為了表示出對他孩子是關心的,只能用這話忽悠家長了)。不過為了彌補我的過失,有一天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告訴他說你爸打電話問我你成績如何,我說你進步太大了,如果你不努力的話,下次我要告訴你爸真實的情況了,你認為我這樣處理對你有利嗎?班會課的時候我就對大家說,所有成績優秀的同學給我聽好,特別是數學成績很好的男同學ck、zx、dyy等給我聽好,如果你們不努力,一定會被cz給超過的,因為cz同學說他一定會努力學習的。轉眼間到了九年級,這個學期cz的總成績從八年級學年末考試到本學期每次月考成績都達到了班級前20名,特別是數學科10次考試的平均成績138分成了班級第二名。可見表揚和激勵的作用有多大。

對“學困生”是否進步,或進步是否快不要操之過急,要逐步提高。每節課我都會有意識的走到他們的位置,偷看他們的學習效果,發現問題給他們小聲點提醒或指點,儘量別讓其他同學知道他們出錯,以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比如我班lqy同學,來插班時XX年中考總分只有319分,數學成績更是低得可憐只有48分。在學習《證明(二)》時我發現她想學,而且每道練習題都努力的去做,但是我檢查時發現她總錯的,然後我對她說,你看如果這樣稍微修改你的就對了,於是我邊慢慢講解邊寫給她看,並儘量維護她原來的寫法。時間長了她沒覺得老師看不起她,漸漸的不懂就問同學,膽子大了後又開始問老師,近一個月來還不時在課堂上當著全班同學提出“老師哪頁哪題我不懂。”這不就是進步嗎?

對“學困生”還要鼓勵再鼓勵。如八年級(10)的班zyl同學,第一章《勾股定理》考試成績僅為13分,第二章《實數》考試成績比第一章提高了近15%,達到了15分,第三章的考試成績比第二章的提高了147%,達到了37分,半期考試成績比第三章的提高了62%,達到了60分。半期考試後怎樣激勵她呢?家長會上又怎么向家長說明她的成績進退呢?當然只有將上述數據製成折線統計圖了。就這個折線統計圖,家長看了十分滿意,學生看了非常高興,就連平時怎么也看不起她的同學都對她的進步感到吃驚。這個折線統計圖起的作用真的太大了,半期考試到第六章考試雖然她的成績都沒超過70分,若論絕對成績她仍然還是八(10)班的“學困生”,但是她每一次都及格了,為此第六章考試後,在全班接受前面所述第六章考試教育的同一節課下課前,我還利用她的那張折線統計圖在班上美美的讚揚了她,以激發她進一步努力學習。

對於“學困生”轉化問題,由於我們學校的班額大,加之許多班主任都上兩個班的課,往往顧此失彼,所以我個人認為光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發揮班主任、科任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優秀學生的幫助作用,才能很好的開展“學困生”幫扶工作。在校班主任要多督促(班主任的話是很有效的),在家家長要二幫一,在班級要實施結對一幫一,讓優生明白學會書本的,發現更好的幫助更多的,從而使“學困生”處於一種良性循環狀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佳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做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從個體意義上說,是幫助“這一個”同學排除思想、行為和習慣上的障礙,趕上班級前進的步伐,達到所要求的標準,在人生道路上塑造好自我。所以我認為轉化“學困生”,使他們變“厭學”為“樂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時刻面臨的艱巨任務,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具有淵博的知識、無私的愛心和奉獻精神,更要求我們有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只有我們將三者完美的結合起來,用我們滿腔的熱情和辛勤的汗水去成就學生的心靈,我們才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才能“功到自然成”。

我的發言完了。

謝謝大家!祝大家新年合家歡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