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企業的共贏演講稿

我們往往會忽略一件事,信息並不等於知識,信息往往是紛亂、零碎的、扁平的、歷史的,很容易過去,知識才是系統的、內化的、可以使用的。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客群尤其需要人幫他梳理、過濾和整合信息,使之成為可以消化,可以獲得營養的知識。所以作為媒體的核心價值,就是在於為客群撥雲見霧、透視本質,成為信息管理中心和信息來源,這種價值是品質,過去《財經》雜誌創辦了九年,今年是第九年了,一直是遵循堅持高品質這樣一個新聞理念,剛才我們一直強調品質這一塊。如何創造品質?很簡單,我們需要持續有耐心的投資內容,不斷收到預期的產品,如果國外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比如說《大西洋》月刊、《紐約課》這樣的雜誌,一個封面報導花幾個月時間來創辦,比如說寫“9·11”的長篇報導,作者在世貿大廈的遺址上呆了半年,最後用幾個月的時間寫作,全作花了9個月的時間,我們也是打造一個很複雜的報導。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XX年,我們當時有一篇比較封面的報導,講的是銀廣廈,它的市值是第二大,我們的企業實際上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甚至拿到了海關的蓋了章的證明,發現這個銀廣廈這個企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的出口數字都是偽造的。事實上在現在,我們很多媒體是很短錢的情況下,很難花這么長的時間讓記者做這么深入、長時間的投入來做一篇報導。當然這篇報導當時引起很大的效應,也為中國股票市場打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矗市場開始重視對方,而不是一味想發展。

這些東西,可能說起來比較簡單,比如說,花力氣培育一個高品質的、高素質的編輯團隊。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像我們剛才講的,現在的投資者實際上越來越沒有耐性了,越來越多的人實際上相信快錢,比較容易忽悠的,我覺得作為媒體人,我們要堅持一個信念,這可能是一個老話,就是咱們還是認為內容沒亡,高品質內容一定可以抓住客群,這樣我們就成功一半。但這樣還不足以實現與企業的共贏,我們現在共同的面臨一個問題,社會日趨多元化,消費者更加分散,你可以得到客群的注意力時間非常短。這也不能滿足單一的媒介形式接觸消費者,也不滿意單一的形態接觸消費者。比如說,不能滿足單純用廣告,硬廣的接觸消費者,很多的會比較追求軟性的宣傳。我上午不在,但是我也看了上午有一些同行的發言,也提到軟性的宣傳對企業是非常非常重要。這個觀點,我也許並不太贊同,但這的確是目前一個常態。

所以現在媒體尤其是平面媒體,比較普遍面臨的問題就是廣告主壓縮它在硬廣上的預算,它要求更加多的折扣出現,它不是要占我們的便宜,這個我們可以理解,更主要的原因是在於企業在市場推廣上的預算是非常有限的,要應付這么多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者的需求和多元化的媒體。可是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沒有得到有效的一個解決的方案,他們也非常辛苦,對不同的媒體比來比去,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其實像這樣狀況,我認為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而是雙敗的局面。所以我覺得媒體的另外一個價值是應該為企業創造,我們能不能為企業創造提供一個全方位影響客群的整合行銷平台。怎么實現這點?我的關健詞是品牌。剛才談到品質傳統上,我們認為你有了好的品質內容,得到了客群的認可,你的品牌就有了,你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但實際上,最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很好的運用這個品牌,才能夠實現媒體的利益的最大化,同時為客戶帶來最大化的利益。這個價值是什麼?尤其對平面媒體來講,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角色轉換的問題,過去我們是出版人,品牌再好,你只是一個內容的製造者。我覺得將來客群和要求我們其實要做到一個所謂的“內容管理者”。將來我們對高品質內容的利用應該是全方位的,影響客群的方式應該是多樣化和立體化的,我們不但可以以內容為載體將企業的信息傳送到讀者的面前,還可以準備獲取這些信息的效果和反潰而且同時以內容為平台,實實在在的把要影響的人群帶到他們面前,這樣可以深入消費者生活的各個層面,多接觸點的影響消費者,這樣我想我們為企業有機會創造一個很有效率的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