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企業的共贏演講稿

在《財經》來講,我們過去幾年,其實在品牌建設和品牌延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也有一些心得,我們現在應該來講,我們不僅有《財經》雜誌,我們還有我們若干本的特刊,一個月我們會跟隨《財經》的叫《金融實用》的關於資本市場的刊物,每個季度我們有一本比較注重圖片,注重人文時代變遷的《視覺》這本雜誌,這都是根據我們《財經》的讀者,他們所關心的這個半軸,我們來為他們創造多一點的附加值,創造更多的內容,當然條件是我們需要有一些高水準的要求,對這些品質。

另外一個特刊,我們每年有一個《財經》的年刊,是對第二年全球和中國的展望,當然主要集中在財經、政治、社會、文化這幾個比較大的領域、比較巨觀的。我們邀請到全球很有影響力的人寫專欄稿子,來圍繞這個主題。這是所謂平面的這一塊。我們去年年底已經是第四次做了相當影響力的財經年會,這和我們的年刊是並行的,也是“預測與戰略”為題,對第二年巨觀經濟有一天到兩天的會,聚集了各個財經界,相關有影響力的演講者、政府的監管者和企業的代表、金融行業的決策人,這是會議這塊。

其實我們今年也陸續有一些小規模的、更加專注的話題做財經論壇和財經圓桌會議這一塊,其實今年以來我們做了另外一個動作是,我們在三月初一,《財經》雜誌網站也做了改版,也是希望在這樣一個媒介上,我們也同樣能夠有一個高品質的內容提供給讀者,而且是區別於我們雜誌的,因為網站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和功能,我們希望能發揮這樣的平台,獲得更加廣泛的影響力。

當我們做這一切時,其實我們就發現,如果你做到了可能被預期的價值的時候,其實企業願意出大價錢的,如果咱們從經營角度來講。這樣的話,我們的品牌才值得我們前期的投入,才真正實現企業的增值,做到這步,我們才有了高品質的內容,我們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我們是不是完全達到了共贏的局面,我覺得還差一點,因為在我看來,共贏概念不是一次兩次、一年兩年,而是一個持續、相互的一個成就,而是一個長期的合作。剛才也講到,現在投資人缺乏耐性,有多人對媒體投資的投資者,都以為這是一個“金礦”,可以很快收回投資獲得回報,認為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其實投資媒體是一個比較長期的行為,而在美國一本雜誌,要賺錢的話,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因為在中國的平面媒體尤其是雜誌發展中,是過去五六年事情。我說的發展是市場化的發展,所以有一些成功的實例是很快速的成功,這給大家一種錯覺,就是很容易可以成了。

就媒體本身內容的建設和經營來講,很多存在怎么去賺一筆錢的心態,如果你想實現這個品牌的持續價值,我覺得我們還需要一個另外一個觀念,就是品格。剛才講到,現在中國的資本的力量已經進入到傳媒的世界,我們不能迴避這樣的現實。媒體的產業本身也是逐利的,我們很難抵制的影響,我想熟悉《財經》朋友,我們是獨立、獨家、獨到,我們叫“三獨”理念,所以我們是比較堅持報導的獨立性,而且報導的真實性,我們認為這是媒體的命脈,也是我們獲得公信力和影響力的關鍵。但是媒體的內容獨立性要得到保證,其實不在於我喊幾個口號就可以做到,而且我也不想在這裡空談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因為媒體也是商品也是企業,對市場中的任何產品或者企業而言,生存也是第一要義的。但是我想講,媒體堅持自己的品格,正是保障自己的品質和品牌,也是為我們自己和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共同創造價值。我想具體的例子可能很多。因為《財經》屬於比較尖銳的一些報導,可能有一些批評性的故事。這么多年,因為我們有一些負面報導,而受到的比如說商家的壓力,甚至丟失掉一些廣告訂單這是時有發生的事情。說實在的,如果沒有一個很長期發展或者比較堅定的信念是很容易屈服的,但是我覺得從長遠來講,你不堅持一會兒,可能你就沒有辦法堅持更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