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學年暑期師德培訓學習先進教師經驗發言

有人說過“培訓是一種福利”,是的,我的確是在享受這種福利,享受這種精神大餐。我慶幸自己在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裡,沒有絲毫浪費一點時間。

返校後,我依然不忘學習,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尤其是節假日裡,我仍然不斷抓緊翻閱各種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兩年來,我已經不同程度地翻閱了10多本的語文教學方面的理論書。今年暑假裡,我除了閱讀文學性書籍之外,還正在看《中國語文人》,這是我暑假裡一次在椒江新華書店裡偶然買到的一本書,它有一卷、二卷兩本書,可惜我只買到了第二卷,目前我只是看完了第二卷。這是一套非常不錯的語文教學理論書籍,在這裡我冒昧斗膽地向廣大語文老師推薦。

通過進一步的學習,使我漸漸明白了語文之道,也開闊了視野,增長的見識,積累了經驗,學會了思考。當然,對於我們的閱讀,我覺得應該首先把握一個方向,我們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所以我們的閱讀必須是一種“教師的閱讀”,是要緊緊圍繞教材擴展閱讀的。比如教材中魯迅作品多,我們就應該通讀《魯迅全集》,教材中古文多,其中涉及《史記》的最多,我們就應該通讀《史記》,尤其是與課文有關的本紀、世家、列傳。

莊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想在教學工作的生涯中,我們的學習一定是要無涯的。尤其對於我這樣的一個遲到了XX年的“語文人”來說,學到老,教到好,更應該是我今後不斷要做的。因為,我還很淺薄和無知。

——由此,我想感慨地說:教育教學的真諦其次在於執著學習。

三、談談我的語文教學實踐

1.講講我的備課

我的備課,沒有什麼新鮮之處,有的只是那份認真和用心。

可以這么說,幾乎國中教材里的每一篇課文,對於我來說都是陌生的,都是我在XX年來的教學生涯中所沒有接觸到的。因此,語文書,就好比是我的未開墾的處女地。也許正是因為陌生和第一輪摸索語文教材,我暗暗地給自己立下了一個規矩:對於每一篇課文的教學,[蓮山 課~件]決不能走形式,走過場,必須做到課課吃透。

為此,我在備課中,總是反覆地研讀課文,一遍又一遍,逐字逐句,從部分到整體,在從整體到部分,直至獨自理解了全文,吃透了主旨等。當自己真正獨立地理解了課文之後,真的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之後,才敢著手進入教學設計程式。正是由於自己的精心備課,使得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有了深入的“獨解”的第一輪感知,為今後的“二次教學”能否做到深入淺出地施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現在回想自己這兩年來,每晚在備課方面所付出的勞動和努力,如嚼橄欖,回味無窮。

在新課改後,多元解讀已經是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核心價值取向,而多元解讀的前提條件,必須要建立在教師的精心備課的基礎上,因為學生的“多元”是來自於教師的“獨解”的。比如我對《孫權勸學》這一課的備課中對主旨的理解,我就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來理解:①從孫權的角度,可以提煉出:在勸說他人的過程中如何講究“勸說”藝術和策略的立意;②從呂蒙的角度,可以提煉出:一個人即使基礎再差,只要努力學習,一定能夠學有所成的立意或先天不足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勤奮加以彌補的立意;③從魯肅的角度,可以提煉出對於知識的尊重的立意;④甚至從全文的角度,還可以提煉出:在學習的問題上不應 “勸”才學,而應時刻主動學習的立意。課堂教學的實踐證明,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完全能夠學會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並掌握這一思維方法,從而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

當然,對於教材的專研,我個人淺薄地認為因該這樣去做:以教材為核心,先自己研究教材,再圍繞教材積累資料,從核心到外圍。

2.講講我的課堂教學

對於課堂教學的藝術處理,我還很淺薄,有的只是一份用心,一份激情,一份求知好學的心態,以及教後的自覺性反思和記錄。所以,此次在這裡,我只能更多地談談個人在語文課堂教學後,因困惑而產生的心裡話。

課堂教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尤其對語文學科來說,更是如此。比如各類選文(比如“定篇”“例文”“樣本”“用件”)的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比如寫作教學的有效指導和訓練,比如作業的有效布置和講析等等。而這些對於目前階段的我來說,都還是一種摸索和學習的過程,因此,如何給學生上出一堂堂精美的、有效的語文課,對於我來說,是一大挑戰,因為我,一來,天生的口齒並不伶俐;二來,文學修養並不深厚;三來,課堂教學風格不夠生動;四來,課堂教學模式沒有成型,更談不上什麼我的語文課程觀、我的課堂教學觀、我的閱讀教學觀、我的寫作教學觀……但我通過學習和反思暗暗地發現:正是我的“空白”,可能能讓我更好地學習和吸收名家名師和同事們的“先進經驗”,我的優勢可能恰恰是沒有既定的教學框子,這可能更容易走出屬於我自己的語文教學的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