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總結表彰師生會議上的講話

自習課、晚修的時候,我們發現同樣的平行班之間,有些班特別安靜,每一個學生學習都很投入,感覺進入了忘我的境界,那種學習氛圍令人感動。而有些班,情況就相反,大多數人不在狀態,好像無事可做,只有幾個成績稍微好點的,在漫不經心的學習,一副志滿意得的樣子,因為覺得還有比自己更差的,學得並不投入。可見,學習其實不過就是一種風氣。

人是環境的動物。改變環境也罷,適應環境也罷——其實最終還是適應環境。特別是今天,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幾乎沒有了距離;空氣和陽光,思想和言論,無論咫尺還是天涯,在同時間內,甚至不同時間內,都可以、甚至必須彼此擁有和共享,沒有人逃得脫來自視聽的誘惑或襲擊,沒有人躲得過身心與外界的遷就與抗爭,人受環境的影響,時時刻刻左右著人的走向、取捨、成敗,甚或存亡。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大家都不怕死,我死也不怕;別人不努力,我拼搏個啥!反之,若是感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恐怕連沉舟、病樹都會被感染得起死回生。因此,一個人的讀書學習,必然不能獨立,特別在今天,在學校,在一個班、一個小組之內,在幾十人、甚至在幾個人共同學習的集體內,在自制力較為薄弱的青少年時期。因此,讀書學習,在今天,可以完全把它看成是一種環境,一種風氣。要搞好學習,就要著力建設好的班級環境、小組環境,也就是“班風”“組風”,因為它的核心表現就是“學風”。事實證明,在當今學校,學習環境確實決定了一個學生的學習命運。要不,你們的家長怎么會把你送到示範性高中,有些還花了大價錢,也要把孩子送到學風好的學校?

班級、小組是當前我們學習的最小環境,又是必然環境,沒有比班級、小組的學習環境更小的環境了,因為沒有比班級、小組更小的常規學習集體了,也沒有比班級更加穩定的學習集體了,所以,當我們不能改變學習的大環境,比如一個級組的環境,一所學校的環境的時候,我們還有改變學習的最小環境、最穩定環境的可能和機會,我們學校互教互學課堂的開展,這是給我們每個個體學生生命的一次自由呼吸的平台,有人給這樣的課堂下“生命課堂”的定義,之所以下這樣的定義,必有它的道理,那是“知識的超市”,我們可以有更自由地選擇拿什麼,怎么拿這樣的機會,如果我們在這樣的超市里,束手束腳,什麼也不敢拿、不想拿,那你將一無所獲,所以我們夢想有一天,我們同學能在這樣的知識超市里狂歡,這樣,老師就沒有必要擔心“知識”賣不出去了。

都說“閉門便是深山,讀書隨處是淨土”

科任教師、班主任固然可以為營造好的班級學風大有作為,可我們同學自己也可以為營造好的學風做出努力——

我們怎么做好呢?

我們呼籲大家一起行動起來,主動消除那些不利於學風的消極因素——

如那些厭學者、懶學者、怕學者、擾學者、毀(謗)學者、自滿者、自傲者、無志者、無良者、無行者、作亂者、還有作惡者;

我們要支持、幫助、愛護、表揚那些勤學者、樂學者、善學者。

以上我們對半期考試情況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希望通過這次總結大會,能對每一個同學有所啟迪,有所收穫,有所觸動,希望從明天開始,各班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大造聲勢,濃厚學習氛圍,切實抓好班級管理,搞好小組建設。

希望走在前頭的同學要再接再厲,做個優異的領頭羊,暫時落後的同學也不要灰心喪氣,鼓足勇氣,奮力拚搏,我們的十二月考又在即了,那又將是一個證實我們實力,檢驗我們付出努力的好機會,相信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走在前頭的能力,因為我們的起步是一樣的!

最後以一副對聯結束我的發言:

上聯:覽前賢思己任鐵杵磨針只求前程似錦;

下聯:念親情感師恩懸樑刺股但願無愧我心;

橫批: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