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廢人”——演講稿

父親的話把我從夢幻中喚回現實來。22歲的我,是得考慮生計問題了。理想不能當飯吃,伸手向別人要求施捨的人才是真正的“廢人”。腿殘疾了,我還有雙手和大腦,還可以乾很多事情。那一年我走上了謀生之路。為了生存,我自學了服裝裁剪、無線電修理;在東北乾過臨時工,當過鄉農業技術學校教師、鄉文化站站長……什麼樣的諷刺話都聽過,什麼樣的白眼都看過,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殘疾人自立於世的艱難。

1985年,國家放寬了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又一次點燃了我求學深造的希望之火。為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我決定直接報考研究生。當時我在鄉里當文化站站長,白天工作,晚上自學英語和大學經濟類課程。1987年,我報考陝西財經學院財政系碩士研究生,英語考了40分,成績通知單是別人給我拆開的,他們沒有理會我的總成績,只是注意到了成績通知單上的四個字:不能錄取!一夜之間在我們家鄉冒出不少自命“通曉世事”的人。他們高論滿腹,什麼“國中生考研究生,自古沒聽說過”,什麼“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什麼“人貴有自知之明,有的人就是沒有自知之明”之類的諷刺嘲笑話一起向我飄來。我走在大街上,會有人戲稱我為“博士”。我的同事問我對別人的議論有什麼想法,我告訴他:“於無聲處”。他一笑,勸我別白費功夫,還是好好在文化站乾,省得領導有看法。老了以後,往西邊一挪了事。文化站的西院是鄉幸福院,專門收養無依無靠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我的同事把我的歸宿都想好了,他認定我這一生不會有什麼作為,年老之後只能進幸福院。我對別人怎么看我從沒往心裡去,但我堅信我自己不是個“廢人”。1988年7月5日,我終於收到了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錄取我為碩士研究生的通知書。以成敗論英雄的鄉親們對我換了一副面孔。那一段時間,我著實風光了一番:給中學生做報告、上電視、上報紙……臨到北京報到的前一天,我把同事們請到家中聚餐。席間,勸我年老後入幸福院的那個哥兒們對我說:“這一來你用不著入幸福院了。”

我舉起杯,對我的同事們說:“來,為幾十年後幸福院為我節省一大筆開支而乾杯!”

“請相信,我不是‘廢人’!”這是我對自己常說的一句話。今天,我把這句話送給和我同樣不幸且仍處在逆境中的朋友們。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