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研討會發言材料

實踐證明,學案導學、以學定教對於課改的順利實施,對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第三、要突出時政熱(焦)點,提高學生的遷移力。

時政熱(焦)點是教材核心內容的一種呈現形式,是教材的課外拓展和延伸。時政熱(焦)點問題很多,對於2024年的中考來說,最大的時政熱(焦)點莫過於“輝煌60周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2024年上海世博會、走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2012感動中國人物評選、2024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王家嶺3.28透水事故、玉樹地震、打擊手機淫穢色情網站保護未成年人成長、全力抗大旱、民生問題”等一系列重大時政熱(焦)點問題。中考試題將時事熱點與教材的重點有機整合,著重考察學生關注社會的程度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為此,我在複習過程中,緊跟時代步伐,以時事熱點問題為背景,注意材料的選取,注意命題的針對性,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如在處理“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這個熱點材料時,我先引導學生歸納需要用到的知識點(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國情,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青少年怎樣做貢獻,我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等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考慮出題人可能從哪些角度命題,然後根據不同的題目去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更好的去適應中考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熟悉這些內容,還要很好地將這些內容與教材相關內容進行聯繫,並根據近年來中考啟示類試題的解題要求能夠準確地生髮表自己的正確看法,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整合、遷移能力。

第四、把握中考動態,在變化的信息和熱點中明確複習方向。對中考脈搏的把握,是做好中考總複習的有效前提,在進行中考複習前至少要做好“四研”:研究新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研究考試說明、研究近幾年來的中考試卷,以把握命題的指向性,在複習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研究教材與考試說明,就知道對教材內容有所取捨,有所刪補;研究中考,你就會發現近幾年來中考主觀題在一些敏感問題較少涉及,那么對這些專題內容在總複習中我們只要求作面的了解而不必作點的深入分析,就懂得有所側重。考前的幾個月,我總要認真地研究最近兩年的中考試卷,從中發現問題,尋找命題的方向和出卷老師的思路,哪些內容考過,本地的時事怎么考等等。每一年的時政熱點都很多,哪些內容該作專題講,哪些內容要作重點講,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有些時政熱點,是重點,但不一定是考點,考試說明裡面強調,思想品德課所關注的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這是共性的問題;同時它關注學生的發展,堅持以學生為本,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這是個性的問題。因此,整合一年來的時政熱點,首先必須源於教材然後又跳出教材,最終回歸生活,以學生身邊的實際為結合點,從而達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第五、注重方法,在精選試題和有效訓練中多下功夫。思品課時有限,只有科學的複習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在總複習上,我採用三輪複習法,通過分段複習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