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演講稿

荒漠化的發生、發展和社會經濟有著密切的關係。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不僅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反過來人類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與荒漠化有關的社會經濟因素有人口、過度耕種、過度放牧、毀林和低下的灌溉水平有關。人口的高增長率在土地荒漠化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

據統計,中國西北部地區從公元前3世紀至今共發生沙塵暴111次,13世紀後出現的次數增多,20世紀已發生49次。專家們研究發現,西北歷史人口與各世紀發生沙塵暴次數的曲線圖非常相似,反映出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森林的大量砍伐,土地的大規模開墾,工礦、交通的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自然的荒漠化現象是一種以數百年到數千年為單位的漫長的地表變化。而現在發生的這種全球性人為的荒漠化則是以十年為單位的看得見的土地荒廢。在幾乎沒有降雨的荒漠地帶,人類無法居住。但是,在與此相鄰的半乾旱地帶也有生產能力較高的地區。在這些地區,遊牧民和農民巧妙地生活著。然而這些地區也正在受到過度開發。森林被燒毀或砍伐,變成了熱帶深草原。熱帶深草原再經受過度的農耕和放牧,土壤乾燥化進一步加劇,僅存的植物在人類和牲畜的破壞下蕩然無存,逐漸演化為荒漠。

現有過高的人口增長率(每年超過3-3.5%)增大了對現有土地的壓力,使生產邊界線推移到瀕臨荒漠化危險的境地,農業向脆弱生態帶擴張。結果使潛在荒漠化的土地演化為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世界人口每年都在增加,而農業用地增加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為了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靠增加灌溉來提高農業的生產量。但是,隨著灌溉面積的不斷擴大,隨之帶來了鹽份的蓄積。引起鹽漬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灌溉用水中含有鹽份,這些鹽份在土壤中不斷蓄積;另一個是底層土壤中含有的鹽份被灌溉用水所溶解,隨著水分的蒸發,鹽分殘留在地表。後者為甚。

兩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崩潰原因,一般認為是鹽漬所致。過度放牧也是撒哈拉地區70年代發生大旱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