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校慶演講稿(4篇)

宜都一中七十年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一中人默默無聞的努力與奮鬥。有些教師從來沒有獲獎的機會,但她們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課堂;有些教師從來沒有升職的可能,但他們靜心地守護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也許,有些教師從來沒有上過公開課、示範課,但他們細心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課;有些教師從來沒有發表過一篇正式的論文,但他們認真寫好自己的每一個教案。也許,有些教師為評職稱受了不少委屈,但一走進課堂,他們就笑容可掬,滿臉可愛;有些教師因為家庭的窘困、父母的多病而一籌莫展,但一旦學生出現了困難,他們就毫不猶豫、慷慨解囊。也許,他們中的一些人不能靜心地享受到完整的節假日,還有不少人帶上了職業病;但正是他們,用自己的孱弱身軀,頂起了一中教育的脊樑,撐起了一中教育燦爛的天空!

對於一個人來說,七十年已是古稀之年,但對百年樹人的學校來講,正是朝氣蓬勃風光再現的時候。“擴大辦學規模,加強內部管理,注重教學質量,提升學校檔次;培養和諧發展,特長突出,具有創新精神和發展潛能的現代中學生”,是一中培養學生的目標。校興我榮在我心裡根深蒂固,我愛一中,我會為著這一目標給學校增光添彩,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火熱的心與同仁一道在學校黨政一班人的帶領下織染一中新的輝煌。

我們深愛這美麗可愛的一中,在這裡,我們傾聽奮進的樂章,遨遊於知識的海洋,顛簸於書山題海之中,我們可以擁有廣博的知識,樂觀的情緒,友愛的心靈與敏銳的眼光。在這裡,生命就會開出一路花朵,怒放出耀眼的燦爛。

最後,祝願市一中這棵參天大樹,向四面八方呼風喚雨,接受陽光雨露,更加鬱鬱蔥蔥,更加生機勃勃,更加雄偉挺拔。願她永遠枝繁葉茂,碩果纍纍,芳華四溢,滿目繁華。

1938年,倭寇肆虐,風雨瀟瀟,宜都的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振奮民族精神,憑著幾間草屋,幾十個桌凳,外加一腔熱血,創辦了我們這所學校,真可謂生於憂患。68年風風雨雨,68年薪火相傳;68年勵精圖治,68年滄海桑田。如今宜都一中已成為省級示範性高中,並且作為荊楚名校正昂首闊步向全國示範性高中的目標邁進。今天能夠有幸見證一中的輝煌與成就,我們感到無比光榮與自豪。

回首走過的歲月,體味前輩創業的艱難,我們發現,全體一中人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青春年華揮灑在這片熱土上,竟是那樣的無怨無悔,那樣的豪氣沖天。在這個優秀的群體中,有一群人是我們最應該感謝的。他們來自異土他鄉,卻紮根於一中。他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了教育事業默默奉獻。如來自黃岡張文斌老師,五六十年代,一個月23斤半的飯票,自己的溫飽就夠嗆,張老師還常常省些下來,為困難學生排憂解難。工作上他不怕累、不怕苦、刻苦鑽研,為窮人的孩子能夠跳出農門,他嘔心瀝血,常常挑燈工作到深夜。文革期間,張老師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農村勞動8年,飽經折磨的他,平反後,把一中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愛校如家,把自己的後半生,全都奉獻給了一中。直到現在張老還依然心繫一中。

張老師這些前輩們都一一從我們的視線離去,但是,他們那種精神卻依然在這裡傳承。

來自五峰的汪文平老師,XX年進入一中,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因為夫妻兩地分居,汪老師不能跟其他的班主任一樣,回家之後享受家庭的溫暖,反而,還要笨手笨腳地照顧8歲的兒子。記得有一次,汪老師查寢後回家,兒子已趴在桌上睡著了,手裡還握著一支鉛筆。小孩子太困了,沒有人照顧竟就這樣睡著了。當孩子被叫醒的時候,他揉揉雙眼,委屈地說:“爸爸,我們回五峰吧。”頓時,一顆堅強的心為之一酸,汪老師哽的說不出話來。換了任何一位父母,面對此情此景又當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