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黨員先進事跡——團學幹部演講

一位已經69歲的老人

一位13億人口大國的總理

這就是您——xx總理

既然承擔了這份重任

您就義無返顧、毅然決然

您就披星戴月、步履匆匆

您就馬不停蹄、無怨無悔

哪裡有困難

哪裡就有您勞碌的身影

哪裡有危險

哪裡就有您堅毅的眼神

南方罕見雪災

您最先來到滯留旅客身邊

謀良策,速決斷

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旅客心中

汶川特大地震

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

察災情,安災民

給災區人民送來戰勝天災的信心 

敬愛的溫總理

您的心中永遠裝著全國人民 

敬愛的溫總理

請您歇一歇匆匆的腳步

請您收一收關切的眼神

您——太累了

您帶著屈原、杜甫憂國憂民的詩人氣質

您更傳承著周總理鞠躬盡瘁的不朽遺風

共和國的史冊上

必將永遠鐫刻您的輝煌與英名

萬語千言

講不完對您的敬重

千言萬語

訴不盡對您的牽掛

事業艱,路正長

等您處理的事還有千千萬

保重,總理;

總理,保重”

古有“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

今有“位高未敢忘憂國,心繫蒼生悲憫情”

溫總理,我們愛你!

4、第一書記——沈浩

(國際貿易學院分團委學生會文藝部郭雯)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接下來將由我為大家帶來另一位先進黨員的先進事跡。我演講的題目是:《第一書記》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一個叫做小崗村的村莊?1978年,在這裡,因為一份摁著十八個紅手印的決心書,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被推上歷史舞台,中國農村藉此拉開了改革的序幕。而在XX年,當小崗村老百姓們第三次地上摁滿紅手印的請願書時,喜悅卻沒有如前兩次般到來。這年隆冬,江淮大地,寒風淒淒。小崗村民最敬愛的第一書記沈浩同志,於同年11月6日的凌晨,在他堆滿了工作文件的的小房間裡不幸逝世,年僅45歲。

沈浩,生於1964年5月,安徽蕭縣人,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在省財政廳參加工作。XX年的某天,應省委號召,沈浩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擔任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等職務。此時的小崗村,雖然已經全國聞名,但卻還是個絕對的貧困村。有人這樣形容小崗村:“一朝越過溫飽線,20年沒進富裕門”。“偏、窮、亂、散”四個字描述小崗村絕對不為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民進城必須多繞十幾公里的路;XX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體欠債幾萬元;村里到處是柴垛、垃圾,環境差。由於缺乏一個團結的、有戰鬥力的領導核心,有人甚至對外派幹部來小崗村產生了牴觸情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沈浩帶著滿腔的熱情來到小崗,卻換來了大部分村民的質疑。“他恐怕在小崗呆不了兩月。之前下來的幹部,有的來這‘鍍鍍金’,回去就提拔。”這樣的想法,幾乎在村民中達成了一致。村民的冷眼、不合作、不信任,為沈浩同志開展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阻礙。但是沈浩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是啊!小崗肯定難搞,既然來了,還怕嗎?要退縮嗎?絕不!”絕不!就是這個堅定的字眼,奠定了沈浩接下來的三年中的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沈浩,用他的實際行動,在一個月內將小崗村全村108戶人跑了兩遍後,沈浩開始了他上任以後的第一項大工程——修路。村里友誼大道東邊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沈浩跑上跑下爭取支持,終於得到幫扶資金50萬。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漿。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幹部來到工地。看到剛剛運來的水泥漿卸在地上,找不到鐵鍬,沈浩就用雙手把水泥漿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還被灼傷了。沈浩常說,“跟老百姓面對面,不如和大家肩並肩。”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做事方法,讓沈浩逐漸得到了小崗村民的信任。沈浩提出了土地流轉制度,同時招商引資,為小崗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XX年到XX年,小崗村村民純人均收入翻了兩番。大包乾紀念館、村文化廣場、葡萄園等地標性景點在沈浩的帶領下如春筍般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