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演講稿範文3篇

前段時間,部里一直在組織學習方永剛精神專題教育,為此我也要寫一篇關於學習方永剛精神的演講稿。其實為方教授寫點文的想法早在聽方教授事跡報告會的時候我就有了。在聽報告時,我和許多戰友一樣,眼裡都含著淚。方教授感人的事跡、樸實真誠的話語,讓這種叫做眼淚的透明物質恣意流淌。人,一旦感情的閘門被打開了,泅了水的思緒便不聽使喚,時而雜亂無章時而清晰無比。方教授在我腦海里,一會具體成一個激情四溢的人,一會又抽象成一尊精神的雕塑。所以想寫的東西太多,但是又不知從何寫起,我的寫作欲望在方教授澎湃的激情中難以定位,寫了多個開頭,構想過多種結尾,都被我否定。多次的自我否定之後,我產生了頓悟,其實,與其這樣設定和否定,不如從我的主觀出發,順著我的感動脈絡,我相信真誠的力量一定會給在座的戰友們一個說法的,就像方教授無怨無悔的信仰一樣。

信仰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從盤古開天闢地時就有了。方教授的信仰就是馬克思主義。所以,在與真理結伴而行的道路上,注定了他擁有平凡的偉大和偉大的平凡。翻開他的人生典,處處都充滿了為這個信仰奮鬥的痕跡,每一處都以特有的方式標識著他的信仰與追求,那么堅定,不容置疑,仿佛是一種本質的屬性。

人們常說,成功的背後付出的是辛苦的汗水,而我認為方教授的背後付出的卻是心血,是為信仰甘願拋灑的生命精血。他一路走來,縱有鮮花芬芳四溢,總是無法拂淡昨夜通霄之後,那眉頭上殘留的讓人心疼的一絲倦怠;縱有如潮掌聲似海浪層層襲來,但掌聲過後,他依舊淡然播散信仰的種子。他始終都是以一個戰士的衝鋒姿態,燃燒著旺盛的激情,不知疲倦地盯著目標,守住自己的夢。在執著的尋夢旅途中,他永遠都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個堅定的精神行者,哪怕病重轉院時,他堅持不坐輪椅,軍容嚴整走出病房,保持軍人的威嚴姿態,保持著信仰的尊嚴;即使在與病魔作堅決鬥爭時,他也不忘刮刮臉,剃剃鬍須,以保持自己身體和心靈的整潔。

有一個鏡頭,看過之後我一直無法忘記。1997年,方教授出了車禍,他躺在床上108天,看了43本書,寫了30萬的專著。當時,他的脖子被固定了,只能是用手舉著書,而且肉體的病痛還時時侵擾。我們很容易去模仿當時的情景,但是,我們把感情到的是手臂酸的痛,痛的苦,卻無法感受那種超脫肉體、超越病痛的精神愉悅。那一個個美麗的方塊,在他眼中是一個個穿越蒼茫抵達信仰陳地的有力武器。所以,他緊緊抓住他的武器如同一個戰士緊緊握住手中的鋼槍一樣,保持著一觸即發的戰鬥姿勢,在劍拔弩張的心理攻防中,擺脫束縛,跟上信仰的節拍。所以,他的潛能汩汩而出,把同樣的24小時澆灌成不同的一天,讓一樣的365天變成了不尋常的一年。宣講1000多次、13部300多萬的專著、100多篇論文、200%的教學任務完成量、8項國家和軍隊課題……這一連串的數把他的信仰的密度刻畫的淋漓盡致。

天,黑了,他打開一盞燈;天亮了,他心中還裝著一盞燈。靠著這盞燈光亮的牽引,他以飛翔的姿勢,在思想天空里自由翱翔。方教授的同事說,他家的燈是家屬院裡熄得最晚的一盞,所以他曾經照亮了更多人的道路。如今,這盞燈雖然因為方教授治病而暫時關閉,但不影響不夜城的天,因為這盞曾經最亮的照耀時間最長的燈,把許多工人、農民、學生和戰士的心都照亮了,他們憑藉著慣性,順著這種光亮,徜徉著時代的溫暖,與祖國快樂同行。那燈光所折射的和諧光束,是方教授病房前飛翔的白鴿的優美弧線,是方教授病房陽台上“南國紅”的濃濃花香,是那一串串來自祖國四面八方清脆風鈴的誠心搖曳,是那一隻只寫滿祝福摺疊吉祥的千紙鶴的美麗祝願。

大連的農民肖素琴今年有一個心愿,就是她的幾畝櫻桃長大了變紅了的時候,她要挑選一些最大最紅的送給方教授。我想方教授一定會很高興的,他一定會彈出漂亮的響指,吹出動聽的口哨,因為,他的信仰在不經意間又染紅了一大片果園。

《做一個有信仰的老師》演講稿

我是一名農村國中語文教師,耕耘在語文的百花園裡,陶醉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我常常有一種不言而喻的幸福感。

有人問我:“張老師,天天這么忙碌,不累嗎?”我笑了!

忙是正常的!但心不累啊!一屆學生送走了,又迎來了新一屆的學生。三年來,看著他們長高了,閱歷增加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從懵懵懂懂走向成熟,內心常常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應該源於一種使命和責任吧?

在現實的教育生態下,在自己的生存處境中,發現自己生命的最大可能,發掘孩子最大的生命潛能,這些可能和潛能的最大實現,這就是天命吧?

天命是什麼?天命應該是至高的創造,絕不是標準化的生產。天命應該是一種教育信仰吧!亦或是對孩子的信仰。《語感論》有曰:“作為心靈,教師未必比學生高尚;作為人,教師未必比學生高貴;作為讀、寫、聽、說的語言主體,教師也未必比學生高明。”

所以,作為教師,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一塊頑石中都藏著一尊佛,只需要把不必要的去掉就可以。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對人的信任,形象點說,是愛撫、溫存的翅膀賴以飛翔的空氣。

還記得56號教室的雷夫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孩子,你沒有聽懂沒關係,我會給你再講一遍,再講一遍,講500遍,一直到你聽懂為止。這就是信任,這更是信仰!正是發自內心的對孩子信任,對孩子未來成就的堅信,才鑄就了自己對教育使命的一種信仰,一種升華。無論孩子經歷多少反覆,重犯多少錯誤,這種信任始終不改,這種信念始終不變。

相信歲月,相信種子!相信生命歷程中最美的播種,在經歷了未來的風風雨雨和歲月沉睡之後,人會突然頓悟和長大,種子也會甦醒和萌生,於是,我們會聆聽到一種拔節的聲音,會看到一個嶄新的生命,於是,一個全新的孩子誕生了!

這,就是我的教育信仰,是我們每一個播種者的信仰!

忠誠源於信仰演講稿
信仰演講稿範文(3) | 返回目錄

近日,觀看了央視國慶獻禮影片《人間正道是滄桑》,片中幾位主人公對黨無限忠誠,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青春乃至生命的英雄氣概深深震撼了我。忠誠源於信仰,信仰馬列主義,相信共-產主義理想,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王瑛用短暫而閃亮的一生做了鮮明的註解。

每個時代都需要自己的英雄與精神豐碑。在戰爭年代,拋頭顱、灑熱血是英雄;在和平年代,英雄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內涵——對黨的事業赤膽忠誠,對人民民眾的摯愛深情,職責和使命重於生命,國家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王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赤子之心、公僕之情,詮釋了新時代優秀共-產-黨員的無私與奉獻精神。

人言道:“忠孝兩難全”。王瑛是愛自己的母親、丈夫和兒子的,只不過在他們需要她的時候,她選擇了更需要她的工作。我想,王瑛在彌留之際對自己的親人內心該藏有多少難以言語的心酸和愛戀啊?但是,她一定是微笑著離開的,因為她太明白:沒有“大家”哪有“小家”啊!她深愛自己的親人,但她更眷戀祖國母親,當黨和人民呼喚時,就只能義無反顧,就只能忽略自己和親人。王瑛是愛自己的,她喜歡打扮的漂漂亮亮去上班,喜歡那條紅絲巾,喜歡臉上淺淺的微笑。她一定想多活一天,哪怕一個小時,這樣便能多陪陪自己的親人,她捨不得離開這個偉大的祖國,她想讓有限的生命燃燒出更多的光和熱,照亮未盡的事業。或許王瑛欠親人的太多太多,因為她把生命里有限的時間更多地獻給了黨的事業和南江父老鄉親,南江人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這樣一個好書記、好閨女。王瑛用“大愛無疆”的博大情懷譜寫了一名真正共-產-黨員的美麗人生。

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最感動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忘我工作的精神。她用實際行動,為紀檢監察戰線增添了一抹絢麗色彩,為紀檢監察幹部贏得了寶貴榮譽;她用一身正氣、敢於碰硬的錚錚鐵骨給予查辦案件強大動力,要像王瑛那樣,旗幟鮮明地與腐-敗份子和消極腐-敗現象堅決鬥爭,熱愛紀檢監察事業,做好“黨的忠誠衛士”,當好“人民民眾貼心人”。

生若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王瑛走了,像一支蠟燭燃盡了最後的光亮,用光明的一生照亮了無限忠誠的事業;王瑛走了,像一枚楓葉奉獻了最美的色彩,用赤誠之心染紅了神州大地。

最新文明道德演講稿精選:誠信與道德信仰
2017信仰演講稿(4) | 返回目錄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裡,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契約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么做?”的問題。“我應該怎么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么做事?二是我應該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文明道德演講稿範文節選!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盡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文明道德演講稿範文節選!

升旗儀式講話稿:真正的自律是一種信仰
2016最新文明道德演講稿精選:誠信與道德信仰
忠誠源於信仰演講稿
八一建軍節演講稿例文:信仰
八一的演講稿:信仰
八一演講稿:信仰
建黨演講稿:點燃信仰的明燈
建黨節演講稿:信仰
中國夢演講稿:信仰與價值
點燃信仰的明燈中學生演講
堅守信仰,成就人生--在黨校青乾班演講比賽中的演講搞
信仰下的人生
《做一個有信仰的老師》演講稿
“書香機關•踐行夢想”演講稿:讓信仰點亮人生
七一建黨節演講稿:點燃信仰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