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崗位成才討論會演講稿:胸懷天下眾生

近年來,在各種正式非正式的場合在各類媒體,我們總能聽見人們在抱怨醫患矛盾突出,在國家醫療體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生病已經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痛苦。很多患者都是舉債看病,甚至是為了看病而傾家蕩產。如果再碰上不負責任的糊塗醫生,那無疑是真正地在患者傷口上撒鹽。作為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醫護人員和醫院,夜以繼日穿梭在病房,面對每一位患者,“刀尖行走,如履薄冰”。好多員工積勞成疾。

無憂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對上述問題,闡述五個觀點

第一

必須鑽研業務。不管是通過進修還是看書,或者跟同行交流,或者臨床探索,要不停的進步學習,把所有治療這類病的知識都要掌握,即使我們醫院暫時沒有條件實現,也要知道這種治療方法的利弊。比如說胃病,目前世界上有什麼頂尖治療方案,國內各大知名醫院有什麼好辦法,那種療效確更確切,哪種治療副作用大實哪種方法我們能引進,中醫藥對各類胃病的療效,飲食,心情,環境對胃病的影響,針灸艾灸,神闕給藥對各類胃病的療效,按摩足三里手三里等穴位對胃病的調節。

第二

醫德比醫術更重要。行醫之前先做人,不會做人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大夫,因為職業特點,大夫會和各色的人物打交道,什麼事情都可能遇到,所以在行醫之前需要先做好心理準備,應該擁有隨時準備應對各種情況的大夫,並且還要把各種事情都處理的風雨不漏,否則一旦名聲被損壞,什麼挽回的招數都不管用,對於一個醫生來講,聲譽比生命都重要。

你可以買到牌匾和錦旗,但是你買不到患者對你的好評,你可以讓患者對著你講讚美你的好話,但是你不能左右患者在別人面前怎么評價你。你可以治好一百個人,但是這一百個人都不會告訴別人你給他們治好了病,但是你一旦在一個患者那裡失手,那個人百分百會告訴別人你不行。你可以隨便給病人開藥要價,但是你不能讓病人心甘情願來找你,讓你宰。

第三

醫學與其他科學相比,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醫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且很多治療都是沒有後路的“孤注一擲”,不能像修理機器那樣反覆試驗。這個特點使醫學在漫長的歷史中侵染了濃重的人文色彩。

無論科學怎么發達,醫學的核心永遠是治病救人,這應該是所有醫生面對病人時首先要思考,並且總是要思考的問題。但是現在的醫生要想法完成或明或暗的經濟指標考核、要設法控制好自己的處方藥費比例、要琢磨著寫論文編科研晉升職稱,還要小心翼翼的保護好自己不承擔過多的風險,這樣的醫學又怎能不變味兒呢?

第四,

醫患換位思考。所有的醫生和醫院都應該多點換位思考意識,多從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將患者當作自己,從患者的病痛、經濟能力、社會地位、對於治療方案的選擇等不同角度進行考量,才能更好地體現醫學倫理學中將患者利益置於首位的根本原則,使醫患溝通成為一個溫暖的人文關懷過程。如果醫生只看病不看人,不關注患者的疾苦和主觀感受,就很容易激發患者的不滿情緒。用最簡單一句話說明白就是,假如病人是我父母,該怎么治療,我就為病人怎么治療。第五

網路在醫學中的套用將逐漸地影響到每個醫生,每家醫療機構,甚至深入到醫學乃至健康產業的每個角落。協和醫院急診科女超人於鶯,在微博中發表一條各種胃部不適,又不願意忍受痛苦去做胃鏡。可以考慮選擇無創檢查查查有沒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畢竟,這是導致胃炎、潰瘍甚至胃癌的危險因素,一旦明確感染,需要根除治療。朋友一生一起走,h.p堅決不能有,否則還能不能愉快的吃烤串了? 轉發三千,評論一千,點擊量一百萬,她描寫醫生職業的微博讓更多人了解了醫生的艱辛。

於xx開通微博到現在,已經發表微博3千多條,擁有了300萬多名冬粉。在微博中,她與“冬粉”交流從醫的感受,宣傳醫學知識,回答患者提問。我曾經發過一篇關於肛腸手術的微博,當天連續做了十四台,直到最後一台手術結束時,天已經黑了全體醫務人員都跟散了架子一樣,憔悴的回病房趕緊再下醫囑,微博微信一發,半小時點擊量過三萬,當時幾十個網友留言,辛苦了,原來你們醫院還能做手術,原來你們醫院治療肛腸疾病是專長。這就是新媒體的力量。

以往一個患者來就醫,在來醫院之前他可能並不認識醫生,看過一次病(或者幾次病)後可能再也不會與這個醫生有任何交集。微博,微信這些社會化網路的出現,可以讓病人更容易找到醫生,從看病之前對醫生的早期了解到後期治療過程的結果反饋,這些微改變可能會逐步影響到看病就醫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就在於更加便利的互動交流。 咱們醫院青年人多,要善於運用網路新媒體自媒體,來宣傳。假如有五百個員工開通微博微信,一個員工有兩千個冬粉,那么網路把我們這個小流域聯絡起來,一條正能量的微博就能有一百萬的點擊量。燕趙晚報發行量才一百萬,青年報一百萬,都市報一百萬,微博微信是沒有任何費用的。你就知道新媒體的力量。我們要努力 做到手握小小滑鼠,胸懷天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