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演講稿4篇

尊敬的呂校長、各位老師、同學,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文明交通,安全你我。

兩年前,在我當時居住的小區門口,36中七年級的一個孩子在騎腳踏車時被從身邊行駛的卡車掛倒並被碾於車輪之下,當場喪生。一條鮮活的生命在瞬間像流星一樣隕落。頻頻發生的交通事故給人世間留下了無數的苦痛,也給社會留下了無盡的隱患。目前我國每年發生交通事故平均50萬起,因此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人,平均每天就有300人左右死於車禍。XX年4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稱,交通事故已成為全世界範圍內10—24歲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真可謂“車禍猛於虎”。

生命安全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基本條件。如果人身安全都難以保障,一切社會價值和個人抱負都將無從談起。我們年輕的生命不僅擔負著艱巨的社會責任與重要的歷史使命,同時還承載著父母的情感寄託和家庭希望。因此,安全意識和文明交通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話題。

我校許多安全保衛老師在值班過程中發現,我們有不少的同學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比如,在義井路與穎上路交叉口,無視紅路燈,肆意橫穿;又如,有的同學騎腳踏車卻行駛在快車道上;有的騎車帶人還與他人說話;有的甚至雙手放把高速飆車等等,這些行為都是對自己及他人的嚴重不負責任;而面對即將進站的公車,許多同學一擁而上,追隨車輪奔跑的場景更是讓人憂心忡忡;校門口放學時,汽車、腳踏車和行人的擁堵我們更是有著切身感受。為了讓我們遠離交通傷害,在此,我向大家鄭重倡議:騎車時再小心一點;公交站台候車時再文明有序一點;十路口和斑馬線前等候時再耐心一點。嚴格遵守《xxsc中學學生守則》第十二條的規定:遵守交規,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同時,希望我們今天回家後就動員父母,每天來接送我們時將車有序停放在校門口南北兩側的警戒線之外,並服從校門口值班老師的統一安排,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安全的校門口交通環境!這也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行為。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交通為首。豆蔻年華在大家的手中還是一雙寫滿理想與信念的有待放飛的翅膀,請熱愛與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別讓不法的交通隱患和淡薄的安全意識攜手扼殺我們美麗的青春,引起夢想的折翼,造成終身悔恨的人間悲劇。

文明交通,安全你我!讓我們自覺增強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並希望所有同學在今天下午的班會課上積極參與合肥市關於交通安全常識的競答活動!謝謝大家!

植樹節大學生演講稿:參與植樹 保護地球
參與演講稿(2) | 返回目錄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大隊委黃寶萱。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參與植樹,保護地球,共創綠色環境。

今天是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民眾參加植樹造林活動的節日。根據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總稱為植樹節。

並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

1979年2月23日,我國第五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植樹節演講稿範文節選!

近代最早的植樹節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畫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6xx年前。我國古代在清明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而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於改革開放之初。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xx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xx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這也是我國植樹節的由來。

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於人類的生存,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曾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萬12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萬25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萬12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萬75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萬125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萬6美元。

而植樹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不可替代。樹木可以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淨化空氣,抵擋噪音,美化環境。

如果地球沒有樹木,會引發無數可怕的災難:如果沒有樹木,缺少植物對太陽熱量的吸收,地球氣溫極具上升,導致冰川、南北極融化,海平面上升;如果沒有樹木,地表土壤缺乏植被保護,預大雨即發土石流,大洪水爆發幾率增加;如果沒有樹木,雨水不能充分滲入地面,導致地表淡水缺乏;而且,以上原因將導致一切動物生存發生困難,其他植物生長困難,農作物絕收、食物匱乏。總的來說:如果沒有樹,人類將會死亡。

如果沒有樹,就沒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如果沒有樹,人類就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如果沒有樹,人類將無法生存。所以,讓我們參與植樹、保護地球、共創美好家園吧!

植樹節演講稿:參與植樹 保護地球 共創綠色環境
參與演講稿(3) | 返回目錄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大隊委黃寶萱。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參與植樹,保護地球,共創綠色環境。

今天是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民眾參加植樹造林活動的節日。根據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總稱為植樹節。

並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

1979年2月23日,我國第五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近代最早的植樹節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畫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 4月22日 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6xx年前。我國古代在清明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而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於改革開放之初。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xx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xx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這也是我國植樹節的由來。

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於人類的生存,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曾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萬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萬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萬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萬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萬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萬6000美元。

而植樹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不可替代。樹木可以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淨化空氣,抵擋噪音,美化環境。

如果地球沒有樹木,會引發無數可怕的災難:如果沒有樹木,缺少植物對太陽熱量的吸收,地球氣溫極具上升,導致冰川、南北極融化,海平面上升;如果沒有樹木,地表土壤缺乏植被保護,預大雨即發土石流,大洪水爆發幾率增加;如果沒有樹木,雨水不能充分滲入地面,導致地表淡水缺乏;而且,以上原因將導致一切動物生存發生困難,其他植物生長困難,農作物絕收、食物匱乏。總的來說:如果沒有樹,人類將會死亡。

如果沒有樹,就沒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如果沒有樹,人類就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如果沒有樹,人類將無法生存。所以,讓我們參與植樹、保護地球、共創美好家園吧!

參與式教學演講稿
參與演講稿(4) | 返回目錄

一、注重教學過程管理,強調先進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實施。

如何充分發揮國小英語在實現教育目標中的功能,從而體現國小英語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國小英語教學必須重視的問題。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的成功與否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深遠影響。國小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的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初級能力。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豐富社會生活經歷、開拓視野、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求廣大教師積極實踐和探索,在教學目標、課程實施、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層層推進。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明確以下幾點:

1.在教學總體目標上,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養。教師通過多種激勵的方式,如獎品激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和情感激勵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會渴望學習英語;在課程實施上,重環境、重頻率、重效率。教學中特彆強調語言環境的創設,充分利用和開發電視、錄音、錄像、光碟等多種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氣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儘量在課堂上創造真實的情境,克服課時少的困難,並且按排早讀課及時複習,保證學生高頻率的接觸英語,為學生創造有效的學習條件,提高學習效率;在語言教學目標上,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流能力。學校和教師積極創造條件,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設備,通過提供大量的感知、體驗、模仿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語感。語音語調的學習包括發音、重音、語調、節奏和語流等多方面,教學中要求教師防止以單音準確為目的的教學,通過多聽、多模仿,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進行訓練,奠定語音語調的基礎。強調要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就要創設交流的情景,使學生通過交流發展交流的能力。

2.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要求教學設計貼近生活,符合國小生興趣的需求;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韻律詩歌、寓言故事、會話表演、遊戲等;教學的語言材料要真實、實用。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覆實踐,學用結合。功能、結構、話題、任務做到有機結合;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安排各單元或各課的教學;通過視、聽、說、玩、唱、畫、游、讀、寫、譯等饒有趣味的活動,讓學生接觸足夠量的語言材料,保證輸入量,“習得”與“學得”結合,使學生逐步培養起初步的語感;通過大量語言材料的輸入,特別是聲像材料的示範,學生模仿,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拼讀的習慣。設計任務型活動,開放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思維。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進行特定的語言活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教學方法要多樣,且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實踐中,我們發現每當孩子們進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們便情不自禁,喜形於色,因此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動機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勵。同時要求布置的練習形式要多種多樣,做到手、腦、口、耳、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相結合,基本操練與自由練習相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相結合。通過大量的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的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二、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擴展英語教學的時空。

⒈靈活安排教學組織和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是國小英語教學的重要特點之一。只有開展這些活動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才能體現出語言的交際性,才能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課堂上課桌椅的擺放形式根據教學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方式——秧田式、半圓式、全圓式、雙圓式等,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這樣做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起互相關心,合作的團隊精神。

⒉採用多種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最佳化教學過程。利用英語教學音像資源——圖畫、圖表、投影、錄音、錄像、cd、vcd、dvd等多媒體軟體,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規範的語音、語調,還可以提供真實自然的語言使用的示範,即語言使用的場合、時間、對象等,而且還有體態語——手勢、動作、表情等的示範。多種媒體的運用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活潑,感染力強,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持久記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置身於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學過程程式化,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這一點對我們農村學校課時少的國小英語課尤為重要。

⒊把英語學習從有限的課內時空擴展到無限的課外時空,成立小小英語角、學校布置英語走廊、讓學生製作英語畫刊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無處不在、無時不學。

三、努力總結和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實踐,不斷探索,針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身心特點,總結規律,認真思考,不斷摸索。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應變機制。以下圖表是國小三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實際案例。從中我們可能會有所提示。

學生特點及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問題教師採取的教學策略典型案例

學習內容教學對策

學習動機淺近、單一,學習憑興趣。①學習過程要有趣味性、有意義,要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

②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通過讓學生交流,使他們對所學語言產生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習動機。

及時、正確地給予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從而產生學習的新動力。greetings常常採用師生問答形式,學生感到枯燥、厭煩。教師讓學生與長毛絨動物握手交流,學生興趣倍增。

相關推薦:
參與對中央管理的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審查工作的感想演講範文
做一個文明好孩子不參與打架演說
植樹節演講稿:參與植樹,保護地球
最新植樹節演講稿範文2015:參與植樹,保護地球
15年有關大學生植樹節演講稿範文:參與植樹 保護地球 共創綠色環境
人一定要參與合作
奧運演講稿:綠色奧運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