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進行時演講稿

五月十六日上午8點50分左右,人民大學校園,品園4號樓,新聞學院的一名女博士生董某從宿舍跳樓身亡。那一瞬間與無數個跳樓的瞬間一樣,短促而令人驚厥。劃下一道美麗的生命弧線後董某寂然離世。。。。簡易車棚下被砸倒的腳踏車還沒有扶起來,脆薄的車棚頂部被砸出了一個大坑,8樓的窗戶仍然開著,地上的血跡雖然被水沖洗過,但仍依稀可見。。。。逝者已去,留給活著的人的只有無限傷悲和感慨。

任何苛責和埋怨都喚不回一個亡死的靈魂,在生死二界,我們只能做一些思考和反思性的補益,為生在者和未來生在者們叩響生命的鐘擺。於是在情感和道德之外,我想追問:自殺是自殺者的選擇,但是這種選擇是不是一種權利?人,到底有沒有自殺權?如果是一種權利,那么大學生,又是誰賦予了你自殺權?當生命變得越來越脆弱不堪的時候,反思一個法律上的自殺權問題勢在必行……

按照一般的法律洞見,生命權是第一人權,雖然生命權為自然人個人享有,但是,具體討論到人是否有權結束自己生命的問題時,分歧和爭議便出現了。從理論上來說,自殺權是生命權的組成部分,自殺者放棄生命,別人和社會對此奈何不得,有時還要給予積極的協助(如安樂死)。今年的奧斯卡,金球獎的評審們突入絕大多數國家道德和法律禁區,他們把最佳外語片獎項給了取材殘疾人爭取“自殺權”真實故事的西班牙影片《深海長眠》。你可以說這或許只是一次藝術事件,根本不具有道德和法律的普適效應,但是你得承認,它對自殺權給予了正面的回應。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先驅李大釗很早就曾說過:“人在不與他人以迷惑與煩累的範圍內,應該有他處分自己生命的自由。,李大釗從權利的角度認為自殺是個人的一項權利。

但是法律的另一個基本精神是,一個人行使權利的限度是不能侵犯他人的權益、合法利益,這就是自由的範圍、限度。所以,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不要侵犯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合法的利益,否則你的行為就是法律上所否定的,也就是違法的。自殺行為損害第三人利益的,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因此,自然人放棄生命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必須遵循理性自殺這一原則,必須充分顧及到生命權屬各方的利益。所謂理性自殺,就是指自殺乃係自然人在理性狀態下的一種選擇,死得其所,死得光榮,死得其理。換用司馬遷的話,重於泰山而不是輕如鴻毛。現代法律所承認或不否定的自殺權,正是這樣的理性自殺權,因為現代法律是人類理性的體現。所以,不計後果的自殺權不是理性的自殺權,同理,不具理性的自殺權,不是法律承認和保護的自殺權。

正如懂某,,雖然生活十分艱苦,加之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漫長的求職屢戰屢敗經歷,,使她精神接近崩潰,但是倘若她能在深感自己不幸的同時能想想身邊比我們更不幸的人群,那她應該倍感幸福了。事實上幸福是相同的,不幸又有各自的不幸啊。所以,應該學會堅強,因為痛苦也是生命的體驗,痛苦著的也可以是豐富的!!

況且身為人妻,身為兒母,她自己有著不可否認的責任,她怎么能夠忍心拋開深愛她和她深愛的親人呢?一個人活著應該有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感,選擇自殺,這種行為是自私的。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他就是不負責任。”因此,在我看來,不管如何,身為大學生,我們有光明的未來,有優良的條件,選擇自殺就不是理性的行為,因而不屬於自殺權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