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演講稿寫作的現場感

作者一方面成功地表達了演講內容,一方面顧及了現場調控.北京的“一派人”的話中有一句:“你們為什麼不躲進象牙之塔?”作者引用過來自然引起聽眾對演講人如何作答拭目以待,然而只用一個“但”字轉到他們不“美”不“雅”地逃到南方混飯吃,以其行駁其言,俏皮機智,令人啞然失笑,接著又用為人生的文學家的艱難處境與之對比,含蓄地予以讚揚.如果說這是一個不露形跡的情緒熱點的話,那么前面的冷嘲就是有力的反襯式鋪墊和蓄勢.這段演講看似漫不經心,但對材料的選擇和組合對先談什麼後談什麼以及怎樣說,都有精心的考慮,以求得更好地調控和駕馭聽眾.

三、適合於現場聽眾 聽眾的性別、年齡、種族等自然特點和情感、意志、趣味等心理特點以及文化、教養、境遇等社會特點,都要納入演講稿的構思之中,切忌目中無“人”.撰搞時的感覺,應是面對聽眾,說出他們樂於傾聽的話.即便是一個說法一個稱呼語也是值得再三斟酌的.曲嘯在向勞教人員演講之前就苦思冥想了這樣的“提法”:“觸犯了刑律的朋友們”,結果使這些特殊的聽眾萬分感動.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時在答謝宴會上的祝詞中說:

昨天,我們同幾億電視觀眾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奇蹟之一——中國的長城.當我在城牆上漫步時,我想到了為了建築這座城牆而付出的犧牲;我想到它所顯示的在悠久的歷史上始終保持獨立的中國人民的決心;我想到這樣一個事實,就是,長城告訴我們,中國有偉大的歷史,建造這個世界奇蹟的人民也有偉大的未來.

面對在座的中國官員,作為美國總統的尼克森熱情讚揚了中國人引以自豪的長城,是很能博得好感的,也淡化了兩國政府的原則分歧所造成的陰影.演講還圍繞“長城”借題發揮又說了幾段話,使“拆除我們之間的這座城牆”這個並不輕鬆的話題顯得輕鬆.敏感的聽眾意識使演講人選擇了“長城”這個自然、得體、巧妙的角度.

四、適合於現場環境 演講是發生在某個特定時空的行為,將要在哪裡演講,以及“此時此地”的情景,也是在準備演講稿時應當考慮的,是北疆還是南國,是故地還是異鄉,是城市的廣場還是鄉村的田頭,是輕鬆的場合,還是莊重的典禮,是相聚於一室還是於行旅之中,這些環境因素完全可以作為演講的構成要素,有時甚至可以作為構思的重要基礎,構成演講的框架,以調動思想、感情和生活的積累,形成獨特的情緒基調和語言特色.瀋吉奎在為從台灣回來探親的“七爺”夫婦舉行的歡送會上有一段動人的話:

今天夜晚,是個令人難忘的夜晚.在親人即將離別的時刻,一家老小,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喜悅之情難以言表.此時此刻,我們更加思念沒有見過面的遠在台灣的四位叔叔姑姑們,他們沒能和七爺爺七奶奶一同歸來,我只能在照片上看到他們,假如他們也能同路歸來,也能參加今天的盛會,假如他們也能回來讓我們看上一眼,也能端起家鄉的酒杯,那該多好啊!我盼望他們早日歸來,撫一撫家鄉的土地,喝一口家鄉的米酒,訴一訴離別的衷腸.回來吧,我親愛的叔叔姑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