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應具備的八大特徵

四、演講思維的哲理性

成功演講都能給人留下難忘的言語、深邃的思考以及人生美好的啟迪。這種外在的成功離不開內在的功夫,即演講者哲理性的思維,形成思維哲理性的品質。演講者無論對本人或他人的經歷、事跡、教訓、感想,還是對事物、事件的評價、感受都應進行縝密的思維、提煉,使之具有哲理性。李燕傑同志指出:哲理是人們基於深刻的現實感受與觀察,對生活所做的藝術概括,其中閃耀著作者的真知灼見,它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智慧,還能陶冶情操,給人帶來審美的愉悅。為此,成功的演講者必須常常觀察社會、洞察現實、思索人生、理性思辨、深層思維、哲理概括。雖然,聽眾不可能記下演講者的句句話語,但經過演講者千錘百鍊而成的哲理性語言,能打動聽眾的心,能給聽眾無窮的思考和深遠的啟示。

五、演講語言的多樣性

演講者與聽眾的信息交流是通過演講語言來實現的,離開了語言,演講也不復存在。演講語言是個豐富多彩的王國:既有意美以感心的內部語言,又有音美以感耳的口頭語言;既有形美以感目的態勢語言,也有物美以感人的道具語言;既有詩詞的熟練背誦,又有名言佳句警句的靈活運用;既有抑揚頓挫,又有輕重緩急;既有高昂的語調,又有低沉的聲音;既有嚴肅的格調,又有詼諧的幽默等等。成功演講正是能適時、適度、適情、適意靈活自如地綜合運用這些語言。綜合運用多樣性語言就是讓聽眾接受多方的語音刺激,從而調動聽眾“聽”的積極性,強化演講主題,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記,為演講成功服務。用貧乏枯燥的語言、用單一乏味的言辭演講是難能獲得成功的。

六、演講選例的典型性

演講離不開舉例,舉例目的為佐證或導論。但選何事例、選多少則必須依演講主題、觀點需要而定。不必多選,也不可少選。多選常常給人以事例堆砌、講解故事之感;沒有事例則又給人缺乏說服力之感。成功演講其選例要具有“典型性”:一方面選用事例必須同闡述觀點緊密相連,必須能說明問題,不能說明問題的事例,決不可牽強附會,否則適得其反。“理解萬歲”演講如果將100個故事、事例都講,那就未必有“理解”的效應,而蔡朝東同志最後精選了十五個事例說明問題,從而獲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引用的事例必須是具有代表性、時代性,偶發的事例不能做為本質認識的依據。為此,選例的典型性就在於“精”“實”“新”,同時,所選之例應能感動人、吸引人、折服人。

七、演講神形的情感性

演講貴在打動人心,而要打動人心離不開演講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講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緒表現。無論在演講的起始、過程、還是推向高潮,乃至結束,演講者的神形都應隨著演講情節的變化而變化,富有情感性。例如,萬承奎教授在做“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演講時,表現出對有人自我踐踏生命的痛惜、對掌握命運強者的讚頌,表現出的情感變化、神情動作令人叫絕,自覺不自覺地把聽眾帶入情感世界從而讓人去體驗百態人生、去領悟生命把握之要領。可以說,成功演講者都是情感豐富者。這種情感發自演講者的內心,表現出:愛憎分明、喜怒分辨、苦樂分界。沒有演講者的情感投入,就不會有聽眾的情感付出。沒有演講者的情感變化,也就難以激起聽眾的層層情感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