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比賽的手勢有哪些

演講比賽手勢介紹技巧:演講手勢五原則

1.要準確。

當眾講話的時候,很多管理者都會使用手勢傳遞各種信息和情感,為了有效避免和克服手勢運用的混亂與理解的歧義,使聽眾能夠明晰、準確、完整地理解自己的用意,就要儘量準確使用手勢。要用大家都明白的手勢表達意思,使手勢同口語表達的意思一致。

手勢與語言內容要保持一致,不能讓人產生費解和誤解。如果當眾講話的時候,管理者“言行不一”,聽眾就會不知所云。比如,當管理者豎起大拇指、其餘四指彎曲時,表示“強大、肯定、讚美、第一”等意;而同時揮動雙手則表示“熱情致意”。如果在誇讚某件事或某個人時,揮動雙手,很難想像結果會是什麼樣?

2.要適度。

所謂適度是指,演說時手勢的頻率和幅度,具體來說:

(1)頻率。

在當眾講話的整個過程中,如果管理者沒有任何手部的動作,就會顯得生硬呆板;可是,動作太多太碎,又會喧賓奪主,使聽眾從他所講的內容上移開注意力。和任何作用於人的視覺東西一樣,如果多次反覆手勢,很容易失去吸引力;如果動作太少,不僅不利於感情的表達,還不利用聽眾的理解。因此,把握好手勢的使用頻率是異常重要的!

(2)幅度。

手勢的幅度的大小與演講者的感情、語勢有很大關係。幅度大,表示強烈;幅度小,表示平和。手臂不動,是小幅度;手臂揮動,甚至雙手揮舞,是大幅度。一般說來,大幅度的手勢不能過多,只能偶爾使用一下;使用的手勢太多,張牙舞爪,會破壞演說的整體協調美,甚至還會引人發笑。

3.要簡練。

事實證明,手勢越簡練越有表現力!如果為了譁眾取寵,在自己的手勢上加一點花樣,反而容易讓聽眾茫然不解。當眾講話的時候,每做一個手勢都要力求簡單、精練、清楚、明了,要做得乾淨利落,優美誘人,千萬不要拖泥帶水。

有的管理者在當眾講話的時候,經常會為了手勢而手勢,伸出去的手經常來回擺動,像小學生在打拍子,顯得很幼稚,如此聽眾自然就會認為你的演講內容也不會深刻到哪裡去。如果為了譁眾取寵,在自己的手勢上加一點“花點”,反倒容易讓聽眾茫然不解。其實,當眾演說的時候,手勢越簡練越有表現力。

4.要自然。

演講的手勢不是隨便做出來的,而是一個人內心狀態的外部表現,是管理者進入演說角色後,在對所講問題有濃厚的興趣、對所講內容有深切感受的基礎上,自然生髮出來的。

自然才是情感的真實流露和體現,才能給聽眾以賞心悅目的美感,而任何矯揉造作的手勢都只會引起聽眾的強烈反感。所以,當眾講話的時候,手勢既不能過於張狂,也不能過於拘謹。即使是預先設計的手勢,也要讓聽眾感覺是情感所致,非做不可。

手勢使用不當,會給人僵硬、做作的感覺,一定要做到自然。當眾講話的時候,如果將一隻手或雙手插放在自己的口袋之中,不論其姿勢是否優雅,通常都是不行的。正確的做法是雙臂自然下垂,雙手掌心向內輕貼大腿兩側。

5.要協調。

做手勢就像貓捉老鼠一樣自然,貓看到老鼠時,不會想姿勢應該怎么擺,而會立刻撲上去,這就是最好的動作。在當眾講話的時候,有些管理者講完“我們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最後一句話時,會刻意補上一個手勢,如此就顯得有點做作了。因此,不要為做手勢而做手勢。

手勢的協調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所做的手勢要適時地與自己的語言信息相配合,當你說到“有兩點”時,做出的動作應當在你說到“兩”的時候同時做出。如果說完“有兩點”後,停頓了一兩秒才豎起兩根手指,那就糟糕了。

另一方面,要根據聽眾的年齡區別對待。在對比自己年長的人演說時,手勢要儘量小一些;相反,如果你面對的聽眾都比自己小,手勢要儘量大一些。另外,還有男女之分,對於男士,手勢可以大氣一些;對於女士,手勢可以收斂一些。

演講中比較常用的三種手勢

國外一些學者認為,手勢和面部表情(態勢語言),在演講中可以傳遞整個演講信息的40%。蘇聯早期馬克思主義宣傳家葉米雅羅斯拉夫斯基說:“演講者的手勢自然是用來補充說明演講者的思想、情感與感受的。”蘇聯演員瓦帕帕江也說:“手勢語本身就象文字一樣地富有表現力。”特別是在言語少于思想,三兩句話中蘊藏著通篇哲理的時候,尤其是這樣。

手勢語不僅能強調或解釋台詞的含意,而且能生動地表達台詞里所沒有的東西。”可以這樣說,沒有手勢的演講,不是真正的演講。

另外手勢也能暴露人的性格和心理狀態,胸有成竹時,摸摸下巴;高興時,拍拍大腿;後悔時,拍拍腦門;為難時搓搓手;憤怒時,拍拍桌子;精神緊張時,雙手會緊絞在一起;悲痛欲絕時,捶捶胸;豎大拇指表示讚許,豎小拇指表示蔑視等等。難怪弗洛伊德認為“指尖會說話”。

演講的手勢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按它的運用方式、意思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情意手勢。這種手勢主要是表達演講者喜、怒、樂的強烈情感,使具體化。比如:講到勝利成功時 ,演講者拍手稱快;講到非常氣憤的事情時,演講者雙手握拳,不斷顫抖;講到著急、擔心時,演講者雙手互搓。情意手勢既能渲染氣氛,又助於情感的傳達,在演講中使用的頻率最高。

2.指示手勢。這種手勢有具體指示對象的作用。它可以使聽眾看到真實的事物。比如講到“你”、“我”、“他”或“這邊”、“那邊”、“上頭”、“下頭”時,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給聽眾更清楚的印象。這種手勢的特點是動作簡單、表達專一,基本上不帶感情色彩。這種手勢只能指示聽眾的視覺可以感知的事物和方向,視覺不及的,不能運用這種手勢。

3.形象手勢。這種手勢主要用來摹仿事物,給聽眾一種形象的感覺。比如演講者到“袖珍電子計算機只有這么大”的同時,用手比劃一下,聽眾就具體知道它的大小了。在講到“微型的照相機只有現在的進口打火機那么大”時,用手勢配合一下,既具體又形象。

巧妙運用演講手勢的技巧

手勢語言有多種複雜的含義,一般可分四類,表達演講者的情感,使其形象化、具體化的手勢為情意手勢,也叫感情手勢。表示抽象的意念的手勢叫象徵手勢。模形狀物,給聽眾一種具體、形象感覺的手勢叫形象手勢,也稱圖示式手勢。指示具體對象的手勢稱為指示手勢。有人總結,常見的演講手勢有上舉、下壓和平移等幾類,各類中又分單手、雙手兩種。每種又可以作拳式、掌式、屈肘翻腕式等。手向上、向前、向內往往表達希望、成功、肯定等積極意義的內容。手向下、向後、向外,往往表達批判、蔑視、否定等消極意義的內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堅決果斷”,手指微搖表示“蔑視”活“無所謂”,雙手攤開表示“無可奈何”等等。右手緊握拳頭從上劈下表達憤慨、決心。

講話的手勢大有講究,但不是靠閉門造車“設計”出來的,而是在講壇上,隨著演說的內容、聽眾的情緒、場上的氣氛,在演講者情感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噴射”出來的。至於選擇單式手勢還是複式手勢,則要看內容的要求,會場的大小,聽眾的多少,表情達意的強弱而定。手勢語言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規定的角度,不受先人的制約,也無需“導演”的引發。它象體操動作一樣,絕不是用一個模子套出來的,它需要自己創造。但對於初學者總會有一個模仿的過程,如聽演講、看電影時,注意揣摩,作點“積累”,這樣在演講時就可以順手拈來了。

用手勢表明觀點手勢語雖然比較抽象,但與口語恰當配合,意味就明確了。演講中,在闡釋觀點、表明態度時,輔之以一定的手勢,可以使演講內容得到強化,主旨更為突出,給人印象深刻。例如,郭琴同學的演講《為自己喝彩》中就有這樣的手勢:

有人說想唱就唱是一種張狂,有人說欣賞自我是一種幼稚,還有人說放飛夢想是一種荒誕,難道事實真是如此?(手心向下,胳膊微屈,手掌稍向前伸,表示不贊成這些言論)也許,理想和現實相去甚遠,我們才無法讓自己釋懷;也許,平淡的生活總在交替輪迴,我們的鬥志已日益磨碎;也許,屢屢的挫折與失敗,使我們早已喪失了激情。(右手輕輕撫胸,平靜地陳述和說明)可是,不想流於平庸,卻又在消極中沉沒;不想人云亦云,卻又走不出禁閉的心牢;不想隨波逐流,卻又蜷縮在窠臼里嘆息,這樣活著,不累嗎?(右手掌前伸,上下略晃動兩次,表示疑惑並希望得到聽眾認可)我想,與其這樣自暴自棄、一度沉淪,還不如相信自己,為自己喝彩!(拳頭緊握,高舉,向前擺動一下,展示自己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態度)為自己喝彩,就是要……演講者的意圖很明顯,針對青年人普遍存在的失望、消極心態,她認為,肯定自己,正視自己,為自己喝彩才是健康的姿態。手勢的運用強化了她所表達的觀點,質疑是為了警醒,否定是為了提倡,使演講主題鮮明,頗得演講要義。

用手勢宣洩情感有的手勢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說話時的感情,加深聽眾對語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這種手勢帶有演講者強烈的感情色彩,特別是交心的境界,個人的愛憎、喜厭、褒貶便自然流露。例如,鮑升濤競選班長時的演講就使用了不少這類手勢: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非要戴上“差班”的帽子而不思進取?(兩手掌往下擺,掌心朝上,稍微用力,表示不滿)有人說熱動2班一沒人才,二不團結。很多人默認了。但是我要說,這是逃避,是窩囊,是自甘人後!(臂微屈,手掌向下壓,表示強烈反對)……同學們,我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積極進取的班級。我相信大家也都希望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只要我們每個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熱,就沒有我們熱動2班做不了的事,也沒有我們熱動2班過不了的坎!(握緊拳頭,揮動兩到三次,顯示挑戰、精誠團結、勇往直前的意味)手勢語可以從視覺上給觀眾造成情感上的衝擊。鮑升濤同學的演講,從內容上看,說到了同學們的心坎上,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而從他使用的手勢來看,快速、有力,情感宣洩淋漓盡致。當同學們的聽覺與視覺都被調動起來了,其感染力、號召力是可想而知的。

用手勢展現美感藝術性是演講的一個特徵。演講者在台上演和講,其聲和其形就給了觀眾一個形象刺激,如果聲音動聽,態勢優雅,就能夠帶來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情感上的愉悅。換言之,演講就具備了藝術性。例如,陳佳怡的演講《十八歲》中這樣結尾:

這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食指直指,其餘手指內屈,表示涉及“知識”這個話題,提醒聽眾注意)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就如同鳥無翅膀,花朵無養料,戰士手中沒有槍一樣,縱有凌雲之志,也必定一事無成。因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緊緊地抓住時間駿馬的韁繩,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熱情去進取,去拼搏,去開拓。(手掌伸開,抬至胸前,然後向前上方用力揮動,表示號召)我們的十八歲,應該是進取的十八歲,拼搏的十八歲,開拓的十八歲!(拳頭向下用力揮動,表示果斷)十八歲的朋友們,最後,還是讓我們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話來共勉吧:“人的生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腐朽,一種是燃燒,我不願意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兩手掌由胸前向上、向外張開,表明自己的選擇)這個結尾值得我們借鑑。演講者的手勢與全身協調,與情感協調,與口語協調,手勢簡約明快,雅觀自然,有聲語與手勢語皆美。既體現了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又展示了手勢的形象性和觀賞性。

手勢不在乎多,而在於簡練、在於有表現力。因此,作為一個優秀的演講者,既要注意培養和加強這種非語詞表現力,又要適當控制這種表現力,總的原則是乾脆利索、大方美觀、自然協調和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