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比喻如何能提升領導口才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在說明一個事物時,不是直接去說,而是通過描述或說明另一個事物來達到目的。這樣,用人們比較熟悉的東西來描述、解釋人們不熟悉的東西,減少理解的障礙。比如,有人曾問愛因斯坦,究竟什麼是相對論。作為一個非常深奧的理論問題,如果用科學術語來解釋,必定冗長晦澀,讓人難以理解。愛因斯坦是如何解釋的呢?“你同你最親愛的人坐在爐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五分鐘,而如果你一個人孤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五分鐘,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高深的理論,只因為巧用人的感受作比喻,簡單幾句話就說明白了。下面小編為你整理領導口才如何善用比喻,希望能幫到你。

領導口才善用比喻

具體說,當人們在語言交際中要表達某一事物或道理時,運用聯想或想像,引進另一種事物或道理,以便把要表達的事物或道理反映得更具體、更貼切、更生動、更富有感染力,使聽者愛聽,聽得明白,從而留下深刻印象。

劉向的《說苑》中有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

有人對梁王說:“惠子這個人說話善於打比喻。假若大王您不讓他打比喻,那么,惠子就沒法說話了。”

於是,梁王對惠子說:“希望你今後說話時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說:“假若有個人不知道‘彈’為何物,您告訴他彈就是‘彈’,他能明白嗎?”

梁王說:“當然不明白了。”

惠子說:“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訴不知道這事物的人們,您說不打比喻行嗎?”

梁王說:“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這個故事中,本來梁王是不讓惠子再打比喻,可是惠子又悄悄地打了一個比喻,說服了梁王。

比喻一般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本體是被比喻的事物;喻體是用來做比的事物或對象;喻詞則是標明比喻關係的詞語,如“好像”、“恰似”、“像……一樣”等。比如,毛澤東曾說,有些人寫文章長而空洞,就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這裡,長而空的文章就是本體,臭而長的“裹腳布”是喻體,“像”是喻詞。

人們說話是為了描繪事物,或闡述道理,或表述情感等,要把這些東西表述得生動具體,使別人印象深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運用貼切的比喻,就能化難為易,話半功倍,具有說服力。

巧妙運用比喻,能給語言塗上一層絢麗色彩,增加講話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感染性,讓語言更精彩。前面講愛因斯坦對相對論的解釋,不僅能讓人理解相對論的內涵,更讓人覺得風趣可愛。用好比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兩者相近

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必須是完全不同、但又有極相似之處的兩種事物。屬性相同的事物,難以激發人們的聯想,沒有比喻的意義;而沒有相似之處的事物,根本不具有可比性,也不能用來比喻。

(2)通俗易懂

喻體要淺顯,生動具體,與聽眾的生活非常貼近,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形神兼備

這是指對比的兩事物不僅要有外表的共同點,還要有內在特質與神情上的相似點,以便能揭示事物的精神實質。

(4)自然貼切

比喻是增加語言色彩的好方法,但比喻不是越多越好,不能為了比喻而比喻,不能出於獵奇而矯揉造作、故弄玄虛。比喻應有創造性、不能老用那些已經為人熟知的比喻。不自然的比喻,不但不能為講話添彩,反而會讓聽眾反感。

領導說服下屬方法

一、適度褒揚,順水推舟。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評價”,希望別人能了解,並給予讚美。身為領導者,應適時地給予鼓勵慰勉,褒揚下屬的某些能力,引導他們順水行舟,更加賣力地工作。當下屬由於非能力因素藉口公務繁忙拒絕接受某項工作任務之時,領導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和熱情從事該項工作,可以這樣說:“當然我知道你很忙,抽不開身,但這種事情非你去解決才行,我對其他人沒有把握,思前想後,覺得你才是最佳人選。”這樣一來就使對方無法拒絕,巧妙地使對方的“不”變成“是”。這一勸說技巧主要在於對對方某些固有的優點給予適度的褒獎,以使對方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減輕挫敗時的心理困擾,使其在較為愉快的情緒中接受你的勸說。

二、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俗話說,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許多說服工作遇到困難,並不是我們沒把道理講清楚,而是由於勸說者與被勸說者固執地據守本位,不替對方著想。如果換個位置,被勸說者也許就不會“拒絕”勸說者,勸說和溝通就會容易多了。領導者在勸說下屬時,尤其應注意這一點,並自覺地運用到工作中,清除無形的情緒障礙。領導者站在被勸說人的位置上瞻前顧後,同時,又把被勸者放在領導的位子上陳說苦衷,抓住了被勸說人的關注點,使他心甘情願地把天平砝碼加到領導這邊。

三、求同存異,縮短差距。

平級之間、上下級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共同意識”,作為領導,為了有效地說服同事或下屬,應該敏銳地把握這種共同意識,以便求同存異,縮短與被勸說對象之間的心理差距,進而達到說服的目的。領導者要說服別人,就要設法縮短和別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而共同意識的提出,則能使激烈反對領導的人,也不再和領導者意見相反了,而且會平心靜氣地聽從領導者的勸說,這樣,領導者就有了解釋自己的觀點,進而攻入別人之心的機會。

四、推心置腹,動之以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領導者的說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情感的征服。只有善於運用情感技巧,動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動人心。感情是溝通的橋樑,要想說服別人,必須跨越這一座橋,才能到達對方的心理堡壘,征服別人。領導在勸說別人時,應推心置腹,動之以情,講明利害關係,使對方感到領導的勸告並不抱有任何個人目的,沒有絲毫不良企圖,而是真心實意地幫助被勸導者,為他的切身利益著想。白居易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今雖非古,情同此理。

五、克己忍讓,以柔克剛。

當下屬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相左時,作為領導,切忌用權力去壓倒下屬。如果那樣做,也只能是千斤壓而不服的狀況,下屬的反抗會像收緊的彈簧一樣隨時擴張、爆發。而高明的方法應該是克己忍讓,對對方禮讓三分,以柔克剛,讓事實來“表白”自己。一旦領導這樣做,其高風亮節必然會激起下屬的羞愧之心,下屬會打心底里由衷地佩服領導的度量,在無形中便接受了規勸與說服。這種容忍的風範和“四兩撥千斤”的說服技巧常常能贏得下屬真誠的擁護與尊敬。

六、先行自責,間接服人。

當你作為一個領導,欲將某一困難的工作任務交付同事或下屬時,明知可能不為對方接受,甚至還會引起他的非難,但此事又太重要實在非他莫屬。要說服他十分困難,你不妨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說一句:“現在我要向你說這么一句話,雖然明知你會感到不愉快!”對方聽了以後,便不好意思拒絕或非難你,因為你畢竟是領導。先行自責,就等於在對方的手腳上加了枷鎖,便他無法拒絕你,無法拒絕你的意見,從而接受你的難題,達到間接服人的目的。

七、適加作料,輕鬆詼諧。

領導者說服別人,總不能一律板著臉、皺著眉,而且,這樣子很容易引起被勸說人的反感與牴觸情緒,使說服工作陷入僵局。在工作中,上級說服部下時,可以適當點綴些俏皮話、笑話、歇後語,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這種加“作料”的方法,只要使用得當,就能把抽象的道理講得清楚明白、詼諧風趣,不失為說服技巧中的神來之筆。

八、為人置梯,保人臉面。

領導要改變部下業已公開宣布的立場,首先要做的就是儘量顧全他的面子,使對方不至於背上出爾反爾的包袱,下不了台。假定領導與下屬在一開始沒有掌握全部事實的情況下發生了分歧,作為領導,為了勸服下屬,他可以這樣給下屬鋪台階:“當然,我完全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構想,因為你那時不知道那回事。”或者說:“最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後來當我了解到全部情況後,我就知道自己錯了。”為人置梯,可以把被說服者從自我矛盾中解放出來,使他體面地收回先前的立場。在實際工作中,領導最好採取單獨面談的方式,讓下屬避開公眾的壓力,使其反省。這樣,部下定會順著你給出的梯子,走下他固執的高樓,並且還會因為你保全了他的臉面而對你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