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學和商道的演講稿

那么,今天的人們為什麼會感覺生活壓力大?為什麼與人交往會有相互不信任的感覺?為什麼大家會輕視道德和公德?因為大家對生活中的物質欲望過高。大家都在為更充足的物質享受而奔波勞累,都在你爭我奪社會財富。國家在爭、官員在爭、民眾在爭。如此,人人都在共同爭奪這“一堆金銀財寶”,哪還有“禮讓、仁義、廉恥”而言?“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信。”那樣的話,大家會和諧嗎?家庭能和諧嗎?!團隊能和諧嗎?!社會能和諧嗎?!在爭奪財利的社會裡,“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必然會使少數富者越富,多數窮者越窮,貧富距離拉大,社會階級對立矛盾加劇,小人逐漸增多,君子逐漸減少。最終將會導致大眾貧窮者心理不平衡,不順心、不舒心、不開心,也就難以安心。被逼無奈“做小人上梁山”,“窮則思變,要乾要革命”“打破一個舊世界,再創造一個新世界”。孟子講:“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文化影響思想,思想引領政治,政治指導經濟”。什麼樣的經濟結構和體制,取決於什麼樣的政治環境;什麼樣的政治環境,取決於什麼樣的思想基礎;什麼樣的思想基礎,取決於什麼樣的文化影響。所以,孔聖人說:“夫政者也,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人。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大學》中講:“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這也就是家庭和諧、團隊和諧、社會和諧,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性規律。“以人為本,科學發展”也就是順應了這一社會發展規律,正如孟子所說“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也必將會呈現出“和諧盛世”的理想局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