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節約風尚盛行校園

你可曾記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一度響在耳邊而又銘刻心底的詩句?

你可曾記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那縈繞心頭而又深入骨髓的古訓?

你可曾記得,“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那擲地有聲而又振聾發聵的教導?

是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發展的動力,今天,我們的國家富強了,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但許多人在積極消費的同時,也開始了消費過程中的浪費,就是在有“大學生的搖籃”之稱的高中校園浪費現象也比比皆是:餐廳里、餐桌上經常會出現只咬了幾口就被扔掉的饅頭和燒餅,還有垃圾筒里那不計其數的一次性餐具;教室里,雖然只有幾個同學上自習,但是所有的日光燈卻經常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宿舍里,沒有人使用的水龍頭嘩嘩地淌著水……

比浪費現象更讓人痛心的是對浪費觀念的淡漠——

許多同學沒有接受過有關勤儉節約思想的教育,總給自己的浪費行為列出種種理由。有的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點兒剩飯剩菜可以理解;有的說:我們這算什麼浪費,跟電視上報紙上登的那些事兒差遠了!一些家長也在助長這種不良風氣——大把大把地給孩子零花錢,對孩子有求必應。有的家長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成,浪費點兒東西沒啥,反正有錢了!”

從表面上看,浪費仿佛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但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頗和瑕疵。浪費者沒有意識到:無謂的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當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你是否想到自己的父母也許正在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當教室或者宿舍里的電燈在毫無意義地工作的時候,你是否想到貧困山區還有很多孩子仍然在點著蠟燭的教室里上課?當孤獨的水龍頭大聲抗議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我們其實也是在毀滅一種希望——一種讓藍天、碧水和綠地永存的希望?

古今中外,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個人、家庭、國家,乃至整個人類,要想生存,發展,絕不能離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絕不能離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歷史更是反覆證明了一個道理: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名揚天下,但他們的“小氣”程度卻讓人震憾。員工們自覺地在抽水馬桶里放三塊磚,以節約沖水量;筆記用紙正面書寫完後,裁成四段訂成小冊子,反面再作便條紙使用;一隻手套破了,只換一隻,另一隻破了再換;員工上班時,如要離開工作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覺地跑步……他們的舉止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偌大的一個世界知名企業,還這么小氣,還在乎這么一點點浪費嗎?但是,對於豐田來說,“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正是由於豐田汽車公司員工的這種“小氣”,才成就了豐田公司今天的輝煌。

唐詩人李商隱說得好:“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他用慘痛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無獨有偶。古羅馬四處征戰,有一支歐亞大陸最強悍的軍隊,但卻因為驕奢淫逸致使古羅馬四分五裂。還有素以能征善戰著稱的滿清“八旗兵”,短短几十年揮師入關,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但他們逐漸沉湎於輕歌曼舞、錦衣玉食之中,最終昏聵腐朽,喪權辱國。“八旗子弟”也成為紈絝和低能的代名詞。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在這裡,我更想要說明的一點是,其實它也是當今中國現實國情的必然選擇!中國人口眾多、資源匱乏、環境承載力已接近極限,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鋪張浪費,大肆揮霍!所以我們不僅要弘揚節約這種美德,擁有節約這種智慧,更要樹立節約意識,形成節約的習慣和風氣。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入手,真正把節約落到實處!就像xx總理說的那樣:在中國,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億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

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青年人更應該“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範者。隨手擰緊水龍頭,關掉日光燈,雖然是舉手之勞,卻能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一種節約的好習慣。只要我們每個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相信節約的風尚一定會盛行校園!我們的校園也會在大家的關愛下變得更加美麗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