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開方:如何治療長假綜合症

十一黃金周已經過去一周了,有的人重新投入了緊張的工作,有的人卻還在回味假期的點點滴滴,調查顯示,各公司的hr經理對節後員工的工作狀態表示擔憂,有的擔憂假滿未歸,有的擔憂員工跳槽,有的擔憂難以恢復到節前的工作狀態等,那么hr經理的這些擔憂是否真的有必要?作為員工“假期綜合徵”病情到底如何?是否還“有藥可救”?為此記者對“患者”——公司員工,和“醫者”——人力資源專家進行了採訪。
 
假後不歸隊

老闆員工還需互相理解

每逢長假,總有人不按時到崗上班。對此,hr經理總是會充分利用公司的各項規定來把私自不歸隊的員工“揪”回來,其一大法寶就是“扣工資”,更有甚者則乾脆掃地出門,使得“黃金周”變成了遙遙無期的“悠長假期”。

此外,五一、十一這種黃金周不僅是職場人士熱盼的假期,也是戀人們心目中的婚嫁吉日。有些人就乾脆節日、婚假一起過,延長小兩口的“蜜月期”,可對於那些一個人身兼數職,“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公司來說,一旦有人將7天長假與婚假連起來休,其工作量只有轉移到其他員工身上。
 
有的企業人力資源經理直言,對於一些基礎崗位會考慮“讓其走人”,崗位直接找他人接替。

中關村科技公司鍾先生:對此,不少員工表示極為不滿,在中關村一家科技公司就職的鐘先生告訴記者:“平時我們工作的時候總是加班加點,完整的雙休日都很難保證,從來沒有跟公司在加班費上斤斤計較,現在長假過後遲一兩天歸隊就要扣工資、扣獎金,甚至炒我魷魚,這樣的不公平待遇實在讓人無法接受。起碼公司管理者對自己的員工沒有信任感。”

專家建議:針對此種情況,著名心理諮詢專家韓三奇表示,老闆為員工著想,員工就會為老闆著想,這是互動的關係,而且在這種互動關係中,老闆往往認為主動權在自己這邊,其實不然,員工與老闆正如水與舟的關係。員工加班時得不到獎勵,而稍有差錯就被處罰,這種懲罰式的管理只能讓員工內心怒火中燒,當公司發展遇到危機時,員工只會幸災樂禍,而不是伸出援手。因此,聰明的老闆往往在過節的時候送人情,節前早走一個小時。不過,對於遲到者,老闆必定要按規定處罰,因為如果不處罰就等於是在懲罰按時上班者,這也是需要遲到員工理解的。

長假後遺症

幹活要讓老闆看得見

長假後許多人或多或少難以立即進入工作狀態,在辦公室大家會爭相交流出遊的收穫和體會,遲到早退現象較多,身體疲憊不堪,工作效率低下。假期綜合徵的持續時間一般在一周左右,甚至會持續半個月。公司管理者對此更是頭痛不已,看到自己的兵像一盤散沙一樣,恨不得給他們洗腦,好更快地恢復到假期前的狀態。

外企區小姐:面對老闆和hr經理的這種想法,員工自然感到萬分委屈。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區小姐表示,十一長假就是給自己放鬆和休息的時間,好讓自己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得到一絲喘息。長假綜合徵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如果老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認為所有員工工作都不如從前,或者認為長假後員工在工作上容易出紕漏,成天督促這、指責那的,“那么我想這樣的老闆本身也沒有從假期中調整回來,反而會增加彼此之間的矛盾。”區小姐如是說。

專家建議:老闆和hr經理擔憂員工在節後的工作效率不高,大多是出於一種管理策略,即使員工回來之後都很用功,老闆仍然會說這樣的話:“過節是不是都玩瘋了?趕緊把心收回來!”因此,作為員工聽到老闆說類似的話,也未必就立即自動加壓,反而造成不適應。從7天放鬆的狀態回到工作時的緊張狀態,本來就需要一個適應階段,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老闆既然說出了擔心,那么作為員工一定不能置若罔聞,而是立即在表面應承一下,讓管理者知道你很重視他所說的話,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有些員工吃虧就吃在活沒少乾,卻在老闆那裡留下一個對工作漫不經心的印象,大多就是沒把管理者所說的話“當面”放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