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過職場紅燈嗎?寫給遇到瓶頸的您

您闖過紅燈嗎?有誰能告訴我,為什麼法律明確規定的事情,我們還是會闖,其根本原因在哪裡呢?筆者想從人們邏輯思維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現象,從而為經常碰壁的新就業的朋友們提點建議。

我們做出的判斷,一般都是有邏輯性的。比如,“紅燈是不能闖的,現在是紅燈,所以,我現在必須等待綠燈。”這是西方社會常用的“三段論”邏輯推理公式,並且西方人討論問題時,都是用這種邏輯來推理的。如果不符合這種邏輯的事,他們就會認為那是不對的。所以,他們都非常樂意去遵守這個交通規定,絕對不會闖紅燈。那么,中國人難道就不用這種邏輯嗎?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闖紅燈時,用的是這種邏輯嗎?我們的邏輯可能是:“紅燈是不能闖的,現在是紅燈,但,現在又沒有車(或者車少),也沒有危險,所以,我現在是可以闖的。”是這樣嗎?不是這樣嗎?所以,用這種邏輯來推理,自己闖紅燈就是合乎邏輯的事了。這就是張緒通先生總結的中國式邏輯——“四段論”。

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種邏輯是劣根的,事實上,它是非常先進的。有“一般”就必然會有“個別”,“一刀切”的作法本來就不科學,所以,用四段論的方式是非常合理的。其實,我們自己、父輩、祖輩都是用這種邏輯來判斷是非的。比如,“打人是違法的,應該報警抓他;張三打了我;但張三是我的父親,父親是我最親的人;所以,我不能報警。”如果用“三段論”就麻煩了——“打人是違法的,應該報警抓他;張三打了我;所以,應該報警抓他。”如果真的是兒子報警抓父親,一般來講,人們都會譴責他,社會也會不安定的,老子打兒子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

然而,中國現代教育,不管是國小、中學、大學,統統是用“三段論”的邏輯來推理事物、傳授知識。剛離開校門的朋友們,用從學校學來的東西來評價這個社會,可能就會對這個社會都充滿了否定,這都是我們的邏輯出問題。除非您沒闖過紅燈,否則,您的潛意識中仍然是使用“四段論”邏輯的,這是一種中國人民普遍使用的邏輯。

18世紀歐洲有一位文學家歌德,寫了一本《少年維特的煩惱》,講的是一個少年剛進入社會,每一次失敗後都選擇了逃避,換了無數次工作,當得知自己惟一的心靈支柱(女友)已經結婚了的訊息,其萬念俱灰,飲彈自盡。據說,在那個年代有很多這樣的青年人,在生活的苦悶中找不到原因與出路,更沒有勇氣對解決這些失敗,最終也學著維特飲彈自盡。

在當代中國,這種極端的悲劇儘管沒有見諸於報端,但青年人心中的苦悶往往體現在他們一些過激的舉動上。大家在抱怨社會,抱怨那些老油條,抱怨所有可以抱怨的一切,與此同時堅決要保持自己鮮明的個性。然而,若干年之後,在“七零後”逐漸被磨平了稜角後,轉而“八零後”又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除了那些異樣的目光以外,又有誰去關心過他們呢?這種惡性的循環,讓社會充滿了不穩定的因素。

第一,放下架子,積累閱歷

當我們拿到一張國中、高中、大學的文憑時,一定不要為之而沾沾自喜,因為從學校中學到的知識並不是在社會上獲得尊重的惟一條件,因為坐在你旁邊的那些同事們也同樣有著豐富的知識,與你不同的事,他們更了解如何與身邊的相處,因為大家使用的是同一種思維習慣,類似的價值觀,這些都不是當代中國教育可以給你們的,因此,你們必須要觀察、學習這些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我們必須要這樣做,必須要放下大學生的架子,必須放棄追求高薪水、高享受,即使你真的是頭老虎,也必須等待自己長到成年。

第二,修正自我,融合大眾

儘管我們看到那么多自己看不慣的事情,但往往這些看法並是不成熟,甚至還會有錯誤。所以,出現問題一定不要抱怨,但我們一定要多問問自己——“我的觀點真的很客觀嗎?”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用學校學到的“三段論”來論證,是不是已經開始採用“四段論”了呢?如果不是四段論的邏輯推理,就必然得不到同事們的認可,工作自然困難重重。

第三,細心觀察,虛心求教

不要感覺,我們比前輩們更厲害,即使你的前輩們都是非常聰明的,我們應該觀察他們的行為,看看他們都是採用怎樣的方式經常取得溝通上的成功。如果我們面臨了失敗,可以求教於他們,讓他們幫助我們分析失敗的原因。但最關鍵的是“虛心”,對待一個虛心好學的年青人,沒有人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