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千萬不能幹的六件事

  急功近利的投機衝動

  有一句話說,你對問題的理解有多深,你獲得的財富就有多少。很明顯,美味書籤的成功更證明了這一點。因為,沙克特是從自己個人的身邊問題出發,更能夠理解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才能在商業上一路受到用戶的認可。而如今,大多數的創業者似乎對於所要解決的問題不求甚解,只對於了解發財的套路迫不及待。蒂姆。奧賴利(Tim O'Reilly)稱得上是美國IT界呼風喚雨的人物,也是Web2.0的最早倡導者,他發現,在其公司今年舉辦的新興技術會議上,有1200人在提交的商業計畫書里都寫著大同小異的規劃:找一間車庫用做辦公室,把技術外包給印度的公司,從用戶那裡獲取網站內容,然後讓用戶通過標記來組織內容,最後瞅準時機將公司賣給Yahoo.顯然,這些創業者受到Youtube的感召,急功近利地也想要撈上一筆。或許沒有哪個行業像網際網路一樣,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成為引領趨勢的主力軍。網際網路行業也由此成為民間資本追逐財富的一塊熱土。構想一下,如果那么多創業者的計畫都變為現實,產生的不過是巨大的Web2.0泡沫,而大多數的人卻只能在這樣的泡沫中沉淪了。雅虎公司的霍羅威茨直截了當地表達了他的態度:我們不能夠買下那么多的公司。

  為了利潤而犧牲用戶

  從一開始,我們就說到,做用戶想要的產品。而在現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創業者最關心的就是尋找到一本萬利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並不是不重要,而製造出用戶需要的產品遠比從中獲得利潤要困難得多。所以,商業模式的探尋倒可以稍稍地擱置一下,而且,完全可以在產品的2.0版本中有所完善和體現。在一個全新的產品之中,我們要解決的是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就是,一個創業者如何創造帶來財富的價值。這裡的財富可以理解成這樣一個公式:所獲得的財富值 = 用戶對於產品的期待程度×想要使用它的用戶數量。

  在這樣一種財富預期下,緊接著才是如何把產品變成滾滾而來的真金白銀。在贏得財富的博弈中,最後的贏家肯定是那些把客戶放在第一位的公司。網際網路行業內的翹楚Google,總是先開展研究工作,然後才操心怎么從中獲利。對於那些創業者來說,很多人都認為漠視商業模式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而那些不關心客戶需求的公司,其實才是更加地不負責,會導致公司的發展後勁不足。

  今年5月份,有記者對Google 的創始人謝爾蓋。布爾進行了專訪,記者問布爾“什麼是網際網路業的下一件大事”。這就像想知道鮑伯迪倫的下一張專集是什麼一樣,記者卻要故作深沉地問“音樂的未來是什麼”。

  布爾站在那裡,神情有些木訥,用帶有些許俄羅斯口音的英語說:“我們嘗試很多事情。因為無法確認什麼是下一階段最受歡迎的產品,所以我們嘗試很多幫用戶解決問題的方式。”

  而鮑伯迪倫會這么說,“答案在風中飄”。

  個人英雄主義

  人是解決問題的能動因素,在那些網際網路商業傳奇的背後,沉澱著的是一個充滿智慧與勇氣的團隊,從Google 到Youtube,都證明了如今並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時代了。被業內傳為佳話的賈伯斯與沃茲尼,當他們消耗掉第一筆種子資金以後,他和沃茲尼分頭去找阿塔里和惠普公司的老闆,結果是碰了一鼻子灰。當時,賈伯斯對沃茲尼克說:“我們應該自己開公司。”沃茲尼克是個老實巴交的技術型人物,他覺得賈伯斯的想法簡直是瘋狂。但賈伯斯最終說服了他。很顯然,如果沒有賈伯斯果斷的商業判斷力,沃茲尼克的技術暫時也沒有了發揮之地,個人電腦的普及夢想就會遲到很多年。或許賈伯斯說服沃茲尼克的過程正是商業洞察力與技術實力相合併的過程,賈伯斯與沃茲尼克的攜手也是成就蘋果事業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