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網:不斷突破團購“天花板”

但曾經有一段時間,流程卻讓恢若有些苦不堪言。被央視曝光之後,運營部對產品的上線標準要求越來越嚴格。“這絕對是好事,不管是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還是考慮到未來在國外的上市,產品質量都將是一個決定因素。但問題是在相同的流程下,增加的上線標準會一下子提高銷售人員的工作量。”恢若的大部分精力都耗在了無休止的資質審核上,他因此甚至一周只敢上兩個單,否則就會忙得暈頭轉向。而即使是按照上線標準去準備各種材料,還是會存在臨時斃單的可能,“大家都經歷過,有時候馬上就要上線了,才通知我們上不了。”

於是,銷售部和運營部逐漸有了隔閡,雙方的溝通成本也越來越大。銷售部高層幾乎每天都要為部下向運營部爭取權益,“其實大家都知道是流程的問題,但一直都沒有真正坐下來討論這件事。”

直到一次著名餐飲品牌的意外被斃,雙方的“矛盾”才真正激發了。吳波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積極促成兩個部門管理層的溝通,效果立竿見影。雙方基本達成了共識,銷售部重新。銷售部重新明確了銷售助理的工作職能,把繁雜的契約後續事宜轉嫁給他們,銷售人員只負責商家談判。而運營部則增派專人負責重要的區域市場,縮短審核時間。

同樣的一群人,不同的流程卻有不同的結果。如今恢若只需要按照標準去談更多的商家,後續工作則由銷售助理接手。“大家都輕鬆多了,相當於沒了後顧之憂。”

在一個快速增長的組織中,權責失衡是最容易出現的管理漏洞,拉手也是如此。吳波曾在很多場合反思他對一家大型公司管理的得失,要知道在拉手之前,他的諸多管理經驗僅限於百人,但天生的節奏感卻彌補了經驗上的不足。投資方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一直很看重拉手團隊的這股勁兒,“任何一個如此高速發展的企業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沒有問題反而是不正常的,關鍵是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吳波自然明白其中利害,管理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人的問題。修改一次流程容易,但難的是如何設定一個機制讓流程自動修復。吳波深感人才之痛,他很清楚拉手此時需要更多的高級管理人才。他也很聰明,同矽谷很多偉大的創業者相同,他並沒有過早地給部下副總裁之類的高職位。因為在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勢必要進入 所 謂 的 “家長督導 (adult supervision)”模式,空降高層將成為改變管理方式的密匙。

以Facebook為例,XX年從谷歌挖來桑德伯格做COO後不久,她在谷歌的搭檔,曾擔任谷歌全球網路銷售和運營副總裁的大衛·費舍爾同樣投靠了Facebook,擔任廣告和全球運營副總裁,隨他們而來的還有原谷歌社交傳媒主管和新業務開發部門主管。去年10月,谷歌地圖的研發者拉斯·拉斯姆森加入Facebook。今年2月,微軟全球廣告業務主管卡洛琳·艾弗森也出任了Facebook全球銷售部門副總裁。

吳波也小心翼翼地開始了微調,他請來了原創新工場技術總監熊宇紅作為首席科學家,又細化了市場部的分工,空降了幾個頗具實力的管理人才,而且傳說中的銷售和運營高層也即將到位。

吳波開始用一個世界級公司的標準來考量拉手,他對人員結構的重塑極大地提高了拉手的管理效率。拉手目前的矩陣式管理已經成形,除了常設的銷售部外,原本只是零碎項目的商品、酒店、化妝品、家居都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團隊,也開闢了相應的頻道。一個明顯的改觀就是恢若們遇到問題時都不再手忙腳亂,至少他們很清楚應該向誰匯報。而管理層也不再糾結於一些瑣事,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自己部門的發展。

 編輯 程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