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業賺取你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回頭看B.B的40萬元投在鞋油廠上了,而且每天都要背負鞋油廠的開銷。一個商場的專櫃需要多少庫存鞋油?假設需要500支,(500支×5元成本)/100元日淨利=25天,就是說,B一個專櫃不足一個月的利潤就足以開一個新專櫃了。

這個案例說明,我們可以用高周轉率去對抗低利潤率。

現在讓我們進入“創業實戰”。

我住的小區有一個小型便利店,我偶爾炒個雞蛋,發現家裡沒蔥,打個電話,5分鐘後,一根5毛錢的蔥就送上門了。沒鹽沒雞蛋,也是快速送貨。基本上我現在已經懶到,晚上想吃點水果,就撥個電話,有時候都不是我想吃什麼,而是問“你今天進了什麼水果啊?給我隨便送點好了。”

你會說:“恐怕一根蔥那五毛錢,每天賣幾捆,也賺不到多少錢吧?單價和利潤都太低啦!就算周轉率高一些,但離賺1000萬目標似乎有些遙不可及?”

事實上,這個店的戰略核心就是“把客戶養懶”。蔥啊手紙啊,利潤薄?可有利潤高的啊!例如紅酒,小便利店裡,整整兩面牆都擺著,幾乎沒國產的,都是從二三百到五六百的日常餐酒級別。這個小區老外極多,對歐美老外的中產(及往上)而言,紅酒就是日常必需品。而一瓶紅酒的利潤,是不是超過了一卡車的大蔥?

除了紅酒,乳酪、熟食也各式各樣。

這就是創業的“壓強原理”—別看我個頭兒不大、實力不強,客戶有限,但我服務的人群極準確,“壓強”非常大。

事實上,這個小店的老闆,已經開了好幾家分店了,都設在北京最高檔的樓盤社區內。利潤和周轉率都很高!

老闆十分敬業和精明。就算這幾家店,貨品也很大不同,因為不同樓盤明顯住戶扎堆嘛有的樓盤,歐美人多,有的樓盤,日本人多,還有的,都快成韓國人小區了。針對不同消費特徵,她不斷調整貨品品類,總能狠狠抓住該小區的消費習慣,靠“送上門,一根蔥”的“把客戶培養懶”策略(理論上講,只送一根蔥,從成本上講,是賠錢的),慢慢遞進式地鎖定這個樓盤住戶的大量日常消費。

目標客戶狹窄而準確,為鎖定客戶而不惜做幾筆賠錢的交易,服務佳,定價稍高誰讓目標客戶對價格不敏感呢! 這樣的生意誰都想做。這不,另外一家和她採取相同策略的便利店也人住我家樓下了!這家新開的便利店展開了低價競爭!你一根蔥賣5毛,他就賣三毛九。雖說這個小區內的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但相同東西便宜點,誰都樂於接受。尤其是同質化的東西,例如農夫山泉、可口可樂、舒潔衛生紙等,確實應了那句老話“沒有5 分錢買不走的忠誠度”。

門檻低,當然競爭者跟進抄襲就很迅速。說白了就是,三歲小孩子賺到金元寶,誰不想搶啊?泰森拿著金元寶, 你搶一搶試試?劉翔捧一金元寶,你追一追試試?所以小便利店面對著該死的低價競爭,要么學泰森之路,也拼價格,把丫拚死!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要么學劉翔,一跳一跳的跳沒影了,對手找都找不著。

小便利店老闆決定學習劉翔策略—就是能力增長策略。小便利店老闆發現,自己原有的顧客群,尤其是核心顧客群,都是些高收入、高知識、三十歲到五十歲間的傢伙。這些傢伙有一巨大特徵,就是怕死!比普通人怕得更強烈些。於是,小便利店開始大打“綠色”牌, 比如綠色蔬菜。此外,這家店還有另一家便利店暫時比不了的就是紅酒銷售!賣這個東西,你的銷售人員必須懂紅酒才行。而培訓一個紅酒促銷員,通常需要幾個月的強化培訓:產地?年份?風格?是黑莓子還是偏朱古力風味?葡萄的種類有哪些特徵?……這些東西,另一家便利店一時半會兒搞不定。

看,這就是能力的體現,在延伸中,發現新的機會,帶來新的能力。

此外,這家店老闆經常和顧客聊天,發現有的顧客燈泡壞了半個月了,還沒時間換新;有的呢,沒時間交電話費、沒時間給燃氣卡充值……目標客戶都是一群“有錢沒時間”的人!這很正常。這時,小便利店決定推出新的服務:代客戶換燈泡、交電話費、充燃氣卡……通過賣紅酒培養起的溝通能力和信任感,又不額外收費(當然換燈泡的燈泡錢,顧客自己付),小便利店把“便利”二字,從商品拓展到服務。這個階段,雖然服務本身賺不到錢,但大幅增加了“交易機會”,起碼給原來的衛生紙、洗潔精銷售,帶來了新增加從你家拿電卡時發現你家洗潔精用光了,晚上把充完電的電卡送回時,“ 順便”帶來一瓶洗潔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