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創業難點何在 大學生創業怎樣無縫對接

段海平說,創業園從XX年創立之初的幾年內,基本靠房租生存,企業缺少造血能力,直到科技園探索出商業化經營模式,逐漸扭虧為盈。

本質上,大學科技園是以大學為依託,利用大學的人才、技術、實驗設備等綜合資源優勢,通過多元化投資渠道建立的從事技術創新和企業孵化活動的高科技園。

但目前的現狀卻是,由於輿論宣傳過少,科技園和高校之間缺乏溝通的橋樑,許多問題沒有解決途徑,導致創業園吸收的高科技項目非常少。

“前期為了吸引企業,試行放水養魚,對入園企業的篩選、評估並不嚴格,這些企業經過幾年來的孵化,並未成長壯大起來,相繼變成壞蛋、死蛋,前景堪憂。”段海平說。

而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構想則更是難以實現。

段海平說,創業的高風險讓科技園對引進大學生企業慎之又慎,一些傳統的市場行銷領域基本不涉及,如今在科技園內僅有的三家大學生企業涉及網路信息、節水灌溉等科技領域。

科技園內負責項目審核的工作人員說,不知是由於大學生缺少科技項目,還是宣傳力度不夠,幾年來沒有多少大學生主動找到科技園。

畢業於新疆農業大學的研究生李琢在創業園內已有一年光景,他創辦了為俄羅斯提供信息的網路公司,運營模式類似阿里巴巴,由於缺少資金,目前公司運營幾乎停滯。他坦言,在創業園內並沒有享受多少優惠政策,除了每天0.5元/平方米的房租相對便宜。如今,他不得不靠做兼職來維持公司的日常開銷。

記者在當地勞動、教育部門提及科技創業園,得到的回應,基本是“不知道”或“不了解”。

政府優惠政策門檻高

去年畢業於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袁傑,在畢業後選擇了回家鄉辦企業。

他在大學期間就熱衷於社會實踐活動。大一經老師介紹,他開始銷售農資產品,有時為賣出一件商品,他能在經銷商櫃檯上站一天,磨破嘴皮地推銷。

憑著勤奮、執著,他在大學期間掘到第一桶金,獲得十餘萬元的收入。

在農村推銷農資的過程也是考察市場的過程,新疆兵團已全面推廣節水灌溉,需每年更換。在與農民聊天時,他漸漸發現了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廢舊節水滴灌帶回收再加工。

畢業後,他回到呼圖壁縣106團,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

創業前首要大事就是查詢關於大學生的優惠政策,他了解到大學生自助創業可免3年稅收,準備到稅務局辦理相關事項,工作人員表示需要領導批示才能辦理,袁傑又去找了兩趟,後來就不了了之。

創業初期,找家人、親戚籌來的錢很快用光了。他想申請小額貸款,找到當地農業銀行,卻得到該行未開展面向大中專畢業生的小額貸款項目。

如今,資金成了很大問題。

在袁傑看來,政府的優惠政策較多,然而落實到基層,執行力度並不強,而且,面向社會的宣傳還遠遠不夠。袁傑是通過網路了解國家與新疆自治區關於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的,而他在搜尋了所有網頁後,發現正規檔案很少,大都是媒體零星報導,或一些網友的提問回答,

缺少資金、貸款難成為大中專畢業生自助創業的主要壁壘

新疆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統計數據顯示,XX年全年,新疆共有12367人享受到了2至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其中,自主創業的大中S>

由於大多數大學畢業生沒車沒房,沒有抵押品與反擔保物品,很難貸款。

新疆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就業處處長朱堅說,XX年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提出要求所有國有商業銀行加入,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小額貸款。而當勞動部門召集新疆各商業銀行負責人時,卻沒有一家對此表示興趣。

朱堅說,因為對於銀行來說,貸出1萬元與1000萬元的手續完全相同,他們似乎並不願把過多精力投入小額擔保貸款中。

最終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承攬了此項目,然而在運營了幾年後又悄然退出,由農村信用社接手。

一位銀行界人士表示,大多數銀行之所以不願放小額貸款,並非擔心創業者的道德風險,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市場環境並不利於大學生創業,政府應重在培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