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稱創業不該是就業遇挫後無奈選擇

4月下旬,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繁忙日子。東南大學社會學系大四學生李海峰坐在已經沒有幾個人的教室里,聆聽畢業前最後的課程。不管他走到哪,都有人找他取經求教,因為他是學校有名的創新創業明星。“為了創業,我曾經休學一年,當年的同學已經畢業,我又重新回到學校。”如今李海峰已是三家公司的負責人了。他說,“別人會覺得我很成功,其實創業這條路真的不好走,說實話,我才剛剛上路。”
 

東南大學XX年捧回了象徵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最高榮譽的“挑戰杯”,這所以工科為特色的百年高校,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創業明星。“創業不該是就業遇挫後的無奈選擇。”面對就業危機,這些創業明星想告訴大學畢業生的是:“創業要比就業難得多。”

創業需要激情和理想

“我不得不承認,創業使人成熟”,80後的李海峰,舉手投足間透著鎮定和老練,“中學時我就想過創業,那時酷愛網遊,組織了一個團隊,團隊合作意識根植在了我的腦中”,他一副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模樣,“因此,創業對於我來說,是去實現我的人生價值,賺錢倒在其次。”

“那次我受邀到南京仙林大學城的一所高校作報告,會上很多同學說,因為就業太難了,他們想創業。”李海峰迴憶當時的情景說,很多人把創業當成就業遇挫後的出路,這值得商榷,因為創業比就業更難。

“我大一開始在外兼職,後來自己有了創業的想法,並且真的創業成功了,當時完全是出於一種興趣,學以致用。”東大數學系團委書記潘勇濤有著同樣的感慨,“現在很多學生想迴避就業去創業,試想一下,一個人如果無法找到工作,以他的能力能否創立自己的事業,要打個問號,畢竟創業比就業難太多太多。”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放棄了已成規模的公司而留校任教了?我想,當老師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這是一個培訓公司做不到的。”潘勇濤創辦的是一家專門幫助大學生樹立目標、提高素質的培訓諮詢公司,當年剛創辦時國內還鮮有這類公司,“我們公司的很多學生會員,最後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因為在他們剛入校的時候,我們就幫他們樹立就業的目標,而不是到畢業時再臨陣磨槍。”

東大軟體工程系大二學生李松明是該校另一顆創業明星。“國中快畢業時,我就有創業的想法了,這是源於準備畢業聯歡時遇到的一個問題:大家都希望把聯歡會辦得熱鬧,但要準備中考,又都不願花時間準備節目。針對這一問題,我開發了‘聯歡會創意’的軟體,集各種娛樂節目的遊戲精品於一體,班級只需要使用這個軟體就可以把聯歡會搞得熱熱鬧鬧。後來每一個畢業班都購買了我的這個軟體。這次嘗試讓我嘗到了甜頭,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的潛能,雖然當時還不知道什麼是創業,但是希望以後的工作就像這樣。”

入校時李松明讀的是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為了實現職業理想,創辦軟體公司,他主動申請轉系。“為此,我不得不‘留級’,從06級變成07級。但看著自己的公司一步步創辦起來,我覺得這種犧牲是值得的。”對於畢業後的境況,李松明自信地笑笑,“我的創業不是找不到工作後的突發奇想。我很有信心在畢業的時候,給自己積累足夠的籌碼,讓自己的公司在南京有更好的發展。”

創業比就業難得多

說起創業的艱辛和曾經遇到過的困難,李松明的自信中多了一份思考:“從註冊公司的那一天起,大小困難就源源不斷地襲來,一年中幾次大改,每次都是顛覆性的,對我們來說那是一次次的磨礪。”交談中,李松明不時提起他的師哥李海峰:“他是一個不畏困難、永遠充滿激情的人。”

其實,李海峰私下裡也有過不少不為人知的艱辛,“起步太困難了,當時我停學,從家裡籌措了一萬元,誰知道,還沒開始就遇到一場官司,花了6000多元。但也就是這場官司,讓我認識了競爭的殘酷和法制觀念的重要,這是在書本上學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