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述說:大學生創業可以引導但別誤導

  “經商”是一門學問而且技巧性很強,對實踐性的要求也很強,把大學生推向創業市場無異於說你懂得了拉小提琴的技巧,就肯定會拉小提琴;或者說讀了個醫學院的本科就可以拿手術刀。

  “經商”建立在對產品定位、商業市場、企業運作、人事管理、供應商和購買方協調、財稅運作等等運營能力的基礎之上,即便是學工商管理的學生又有幾個對這些東西有真正的認識?這些認知正常來說都是通過實踐慢慢積累起來的。

  而且現在相對好找工作的是工科生,其次是理科生,真正難找工作的大部分還是文科生。很多人沒有認知途徑,產品和項目的基礎不是應屆生坐在家裡閉門造車就想得出來的!

 


 啟動支持難維持繼續盈利

  現在有的地方提供大學生創業啟動資金“零首付”,國家還可以另外貸2-5萬給他們。以我之見這些錢95%以上很難為應屆生的成功助力,錢並不能成為創業成功的充要條件。

  仔細想想就算啟動資金為零,創業者每個人每月的生活費、房租水電煤等等是否可以零首付?他們向供應商採購的貨款是否可以零首付?員工的工資福利是否可以零首付?加上貨款、每月的運營費用3-5萬如果每月做不到一定的銷售額(毛利必須至少做到20%),6個月錢就會花光。

“突擊強化”培訓不出實幹家

  現在還經常見到“創業培訓”、“創業輔導”、“創業基地”之類的項目。這類項目很好,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不要指望可以解決今年的就業問題,也不要過分宣傳效果。

  綜上所述,過分鼓勵應屆大學生創業不是個好點子,適當的協助學子們樹立創業的信心並打好基礎可以,但不要認為這件事等同於可以有效解決這幾年上百萬應屆生的就業問題。這個世界上也就出了1個蓋茨,個人的案例不足以代表群體的成功率!

  以我之見,就著上面鼓勵創業的點子,真正應該而且可以鼓勵的應該是那些有一定工作經驗、社會基礎、特別是由於整個部門或分公司由於金融風暴被取消而下崗的人。

  這部分人無論從學識、閱歷、心智上的成熟度而言要高得多,本身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而且對地方市場、行業市場非常熟悉,稍加扶持和一些必要的創業指導。更為容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運作起一個企業,創業的成功機率會更高,而且對於解決現在失業群體的問題也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