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選擇什麼項目適合?

  應屆畢業生剛走出校門,一沒經驗,二沒錢,要想創業談何容易。各地政府紛紛出台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的優惠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做什麼?大學生創業適合什麼項目呢?

  但一個必須直面的現實是,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並不高。據零點公司XX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只有0.01%,接近於零。據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統計,XX年至今,基金會已投資的293家大學生企業中,有穩定銷售收入、利潤與一定發展前景的企業約有50家,但這些企業距社會風險投資和產業資本的標準,仍有很大距離。

  應屆畢業生剛剛走出校門,一沒經驗,二沒錢,要想創業談何容易?麥可思公司在對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情況進行調查後發現,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困難主要是,缺少資金(31%),市場推廣困難(25%),缺乏企業管理經驗(20%),技術水平不夠高(8%),項目論證不夠(4%)。

  資金成為大學生創業最大的攔路虎。沒有足夠資金支持的“業”如何“創”?微型創業也就成為一條可供應屆畢業生選擇的門路。所謂微型創業,說白了就是小成本買賣。投的資金不多,人力成本也低,也許一兩個,也許三四個,“掌柜的”也多半兼做“店小二”。

  這有點類似個體戶,但與主要做傳統行當的個體戶相比,微型創業可以有更多更新奇的點子,或者說創意。有人賣願望,有人賣祝福。近年時興的格子鋪買賣更是花樣百出,這正是微型創業的一種典型形式。一間鋪面劃分成多個格子,賣家只需支付很少的租金,就可以把自己的物品放在格子裡,委託店主幫其銷售,這種銷售模式因其成本低廉收入穩定在大學生中迅速發展。

  近日,台灣地區一家人力銀行的調查發現,有5成上班族有創業意願,主要因為“景氣差工作難找”。但因為手頭資金有限,創業者選擇30萬新台幣以下的微型創業的比例增至66%。至於最受青睞的行業,小本生意的冰品飲料與複合餐飲品榮登寶座。

  進行此次調查的銀行營運長吳睿穎建議,對資金風險承擔能力較低的“被迫創業者”,以低成本的微型創業起步,選擇曾任職過或較為熟悉的行業,並以創意和新服務創造能永續經營的藍海策略,避免以規模或價格進行紅海殺戮,才能為自己及員工們打造寒冬中的金飯碗。

  麥可思對大陸大學生的調查也發現,大學生最初創業先從零售老闆乾起的居多,仍更多地集中在傳統行業。XX屆大學生自主創業分布最多的三個行業依次是:

  售業(19.2%)、文化體育教育和娛樂業(13.6%)、製造業(10.1%)。而在金融、保險、法律業、IT業的比例相加起來不足11%。

  想當年,北大畢業生陸步軒開出“眼鏡肉店”,復旦學子趙宇回母校賣便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討論:做小買賣到底算不算創業?如今這種事兒多了,質疑也在慢慢消散。人們發現,並不是只有比爾·蓋茨、馬雲那樣的才算創業,賣肉、修車、賣便當、做連鎖店老闆……只要不怕吃苦,只要能立穩腳跟,小作坊也能幹出大事業。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印傑教授表示,大學生創業沒必要一味死盯著高科技和專利技術,完全可以放下“身段”,尋找機會。“從趨勢上看,現代服務業是一個很適合大學生群體創業的領域,其投入成本低、智力成分高,只要能夠發現需求、創造需求,就能闖出一片天地。”

  當然,即使是微型創業,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一是得有創業激情,二是得有一定條件。在現在的形勢下很需要政府扶一把。

  國務院出台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十項措施後,工商總局立即推出相關配套措施,為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提供優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包括鼓勵民間投資興辦企業,對幾類人群創辦個體工商戶實行鼓勵和扶持,高校畢業生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