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淘寶書店創業計畫書

(二)對現市場圖書價格的分析

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任何新書,都是可以打折的。書價,在中國屬於最多水分的物價指標之一。

出版商看似拒絕打折,他們說這樣會“減少出版者的利潤,將來事業發展基金不足,勢必導致圖書市場的蕭條,由此造成的惡果最終會由讀者來承擔”。在他們的計算里,正版書紙張、印刷、製版、稿酬等直接成本約占書價的37%,銷售、管理等間接成本約占書價的15-20%;增值稅、經營稅等稅額約占書價的4%,再扣除給發行部門的折扣等,出版社的純利潤在10%左右,實在不算暴利行業。

但對比中國物價指數近年來的變化,圖書定價對於中國人的實際購買力來說,依然偏高。此外,所有讀者都從書的定價中看出了一種隨意性:18.8元、28.8元、38元……企圖以未突破整數(20元、30元、40元)和貌似吉利的價格給讀者造成便宜的錯覺。這種小兒科的手法如果與圖書內在的品質相一致,倒也沒多大問題;可惜圖書內容又是灌水成風。而且來自不同零售店和網上書店的同書不同價現象,更令人對中國圖書業低利潤的說辭起疑,他們想知道的是到底能打幾折,九折還是一折?我們雖然仍在堅持閱讀,但我們都是“窮爸爸”。

(三)對二手書市場的分析

即使在這網路技術大發展的年代,圖書依然是傳承知識的最主要媒介,對於在校生的我們,更是深有體會,學生可謂是書籍的最大消費群體了,同時,他們手中滯留著數目不小的二手書,如果真能將這些二手書很好的流通,將是很大一片天地。學生每年都換屆,可是我們學習的教科書卻不是每年都在更新的,特別是基礎學科,專業課在一定時期也是不變的,如果我們進行回收重複使用,那么,那些跨專業感興趣的同學,還有後來的學弟學妹們都將是我們的顧客,只要存在傳承教育,我們就有源源不斷的顧客群,這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巨大的市場。

現在校園裡也經常有二手書灘,主要是課外讀物,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學生光顧,同時,其他高校也有類似的二手書店,那么對於二手書市場來說,無論是圖書來源,還是消費群體都是非常廣大的。

(四)對消費者分析

我們曾對100名潛在顧客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同學們的月生活費中有10%用來購買學習資料,且大多數為輔導資料,大量的輔導資料很昂貴,當用完時,絕大多數都以廢紙處理,挽不回成本不說,關鍵是覺得很可惜,因為很多資料依然有價值,他們都希望能將這些資料重複利用。

在這100名潛在顧客的調查中,有97%的同學表示非常期待工大二手書店的產生,並願意嘗試淘寶二手書店的購買模式。3%的同學認為二手書店經營難度比較大,對二手書店的產生表示並不關心。

誠然,97%的學生都可以接受使用一本舊書來完成他們的學習目的,而不是固執的以高處幾倍的價格去買本新書,因為看書關鍵是吸收書中內容,而與書本身的新舊程度無關,特別是一些參考書,一次使用率相當短,沒不要買新書,沒有收藏價值。

現在圖書價格貴,教育費用高,學校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貧困生,為學費,為書費煩惱,但如果能通書店能得到二手教科書,將會減少相當一部分開支,於此,能將二手書重複利用是相當有意義的。

所以這就是我們創辦二手書店——淘寶書店的一大好契機,為廣大的大學生提供一個既經濟又便利的購書平台。

第四章 選址分析

(一)書店更是一種交流

書店想要成功經營,必須有自己的獨門“秘笈”。低價、優惠、實惠使我們的價格宗旨。對於書店來講,物美價廉永遠會讓人大跌眼鏡,蜂擁而至。人性化的服務、給特定的顧客提供了他們在其他書店享受不到的服務,也將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之一。書店存在的意義不僅是買書。實際上,買書看的人,不光是要買書,更重要的是一種氛圍,一種交流。比如書店能給顧客提供獨到的推薦,比如買書者能在書店和老闆,和同樣志趣但並非同樣專業的同學交流一些心得,亦不為一種校園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