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夜之間失去領軍人物

在今天風雲翻覆的商海中,永遠都不要抱怨變化太快。

驀然回首我們發現,在最近一段時間,許多熟悉的公司中卻再也看不到熟悉總裁的身影。先是11月16日和訊網CEO謝文離職訊息突然爆出,引起業界震動。緊接著11月17日摩托羅拉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行銷官哥弗雷-弗羅斯特在芝加哥郊外的家中突然死亡。還有前一段時間中華網CEO葉克勇、惠普的CEO卡莉菲奧都以各種原因離開了自己的職位。不管箇中原因,都難免讓企業感到震驚、無奈,甚至措手不及。

不管是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對公司組織形式來說,企業在一夜之間失去領軍人物,會導致什麼情景?又意味著什麼?

無數事實說明,領軍人物“真空期”是企業最動盪的時刻,原本平靜的企業會充滿變數:瀰漫在公司內部的不安與猜疑,社會輿論的注視,競爭對手的突襲,股市的過敏性反應,等等。

一部機器關鍵螺釘的缺失,會直接影響機器的運轉能力。同樣,企業高層的震盪、交接班是否順利也直接關係到企業的興衰。

有事實為證,去年4月,麥當勞全球董事長兼CEO吉姆離世當天,公司的股價隨即下跌。

中國的企業更為糟糕,雲南菸草大王諸時健東窗事發,直接影響了企業的商譽與銷售。無錫一家私營企業因生產運營急需一筆銀行貸款,但企業法定代表人不久前去世,新的法定代表人又未確定,貸款遲遲辦不下來,延誤了公司的業務進展。

但在繼任過渡階段,我們發現也有些企業是幸運兒:伊利董事長鄭俊懷被捕後,企業依然穩步發展。韋爾奇這個教父級的人物卸任後,通用電器也是活力依舊……

為什麼同樣的遭遇,有的企業能夠化險為夷,而有的企業卻蒙受巨大損失;有的企業混亂不堪甚至業績下滑,而有的企業卻平穩過渡穩健前行?

差距就在於,企業是否能在這個最為動盪和脆弱的時刻,迅速做好繼任者的安排。那些有繼任計畫的公司能夠很快實現平穩過渡,而那些沒有繼任安排的公司往往是匆忙上陣、疲於應付。

著力培養好接班人是一個公司長盛不衰的必要條件,更是評價一個成功“企業家”的重要參數之一。韋爾奇說過,對領導能力最後的考驗就是看企業能否獲得持久的成功,而這需要不斷地培養接班人才能完成。

然而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很難,因為對於在位的總裁或者CEO來說,考核其業績的可能是盈利率、利潤率、現金流、公司股價,但董事會卻很少有將對繼任者的培養作為對CEO的要求來做制度的安排。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繼任管理已經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管理工具,它正日益成為一個永續發展企業的必修課。

繼任管理已不再是一個浮躁的管理時尚,它正日益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

就像球場上一場比賽的每一個位置的主力球員背後,都會有一個替補以備不時之需一樣,企業也需要有一個替補總裁,以充當緊急情況下的接替者,完成公司管理經營過渡的平穩執行。

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