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乾良:大二學生怎樣一年賺進500萬

■利用復旦大學現有的師資和同學力量,策劃出版聯考教輔書籍

■抓住復旦大學這個“大客戶”,做復旦大學各院系及行政部門的生意

■員工多是在校大學生兼職,平均月薪800元

在其他人還在以“同學”相稱的時候,20歲的夏乾良已經習慣被同事們稱為“老闆”了。這位復旦大學法學院的二年級學生和他的本科同學們在去年6月註冊了暄氏文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註冊資金30萬元,而現在公司的實有資本已達520萬元。這個學生老闆是如何帶領他的學生企業在一年內賺進500萬元的?

出教輔書賺了一大筆 又迎來百年校慶好商機

暄氏公司成立初期,經營印務諮詢。當時夏乾良和他的同學掌握了幾百家印刷廠、廣告公司的相關資料。

黃金利潤出現在策劃出版《聯考英語專項精煉》等一套教輔材料,打出了重點中學老師和名牌大學學生互動式教材的概念,目前有3萬多冊流通在市場。他們的教輔問世後,首批5000本英語書沒多久便銷售一空,接著,語文、數學兩本系列叢書也出版上架,短短半年內,他們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身處復旦我有這個優勢,有的出版商找不到合適的寫作、策劃班底,而我們幾乎不用花什麼錢就可以形成一個高質量的團隊。”夏乾良覺得,創業恰好抓住了復旦百年校慶的時機。

除了圖書出版,會展隨後被列入公司的經營範圍。前不久,暄氏公司就為百年校慶的活動之一、基因組醫學國際論壇提供了會務管理服務。百年校慶期間,復旦大學各個院系和行政部門都在策劃活動,對印刷品以及會務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學工部等校園部門也是暄氏公司的主要客戶。“校慶期間顯現出來的校友資源是我們很看重的。”夏乾良說。

員工多是在校大學生 股東全部得過獎學金

暄氏公司有200多個員工,平均年齡24歲左右,除了財務和行政部門,170多個員工都是在校大學生,來自復旦、財大、同濟等上海東北片高校,平均一個月可以獲得800元的薪水。夏本人作為執行董事還擁有專職的總裁行政秘書。

夏乾良每天晚上20時至次日凌晨4時都要在公司的“暫住地”工作,他們已經定下了五角場某幢寫字樓12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準備搬家了。

該不該在大學低年級創業?會不會影響學習?這些問題一直追隨著這家學生味道濃郁的企業。但夏乾良和另外5名同學組成的股東團隊里,幾乎都靠考試前的突擊複習獲得了復旦的獎學金,從一等到三等,而夏乾良自己拿了光華自立獎。

這些學生股東的計畫是,用一年時間將暄氏文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從一個學生企業轉型為成熟有序的民營文化企業。

對話

“我從高中時候就開始組織家教賺錢了”

記:怎樣挖到第一桶金的?

夏:事實上我從高中時候就開始做家教,然後組織家教賺錢了,當時公司註冊資本金30萬元,5個股東,其中有些同學的家境很好,不僅給我們後來的經營提供了人脈,也使我們公司啟動時的實際資金達到了100萬元左右。

記:你們是怎么談生意的?對方看到你們的學生模樣,會放心嗎?

夏:最開始的客戶主要是學生社團和復旦的黨政部門,以及各個院系。比如我們就幫管理學院20年慶訂購了一批紀念杯子。我們的員工是分布在各個學校的學生,而且產品價格低,在校園的客戶發展得比較順利。復旦的學工部也是我們的重要客戶,所以這次我們獨家贊助了他們的一個中國文化的研討會,免費提供服務。

記:那社會上的企業呢?

夏:是有些困難。我們前不久也談過一個業務,可能有些典型性。一開始對方不怎么信任我們,總覺得我們是學生在勤工儉學,對質量不放心,但我們堅持和他們溝通,最後他們覺得我們辦事很認真,而且學生也有個好處,就是誠信。再加上價格上的優勢,就談成了。

記:主要的員工都是學生,是不是也節省了不少經營成本?

夏:是這樣的,我們主要從事文化傳播相關的產業經營,本來就是對人力資源的要求高於資本要求,因為是兼職,成本也低。不過我們這裡的業務員如果做得好,一個月也可以有1萬多元的提成呢。

“這個年齡差不多的團隊,很容易互相不服氣”

記:員工叫你同學還是老總?

夏:他們叫我老闆。我覺得企業領導的個人權威很重要,我也很希望他們保持對我的信任。特別是在這個大家年齡都差不多的團隊,很容易互相不服氣。我會把中層領導叫進辦公室告訴他,你應該在其他人面前表現出對我的尊重,如果我不能獲得你的尊重,那怎么領導員工。

記:你的社交圈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學生,習慣嗎?

夏:說實話我很羨慕在3108教室里自習的學生,但我沒有時間,我必須工作。我的客戶給我VIP的入場券去交大的總裁班。我是班上最小的學生,但是很多老總看到我都說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有點偏執,很倔,我和他們交流並沒有什麼障礙。

記:有這么豐富的社會經驗,對校園學習還有興趣嗎?

夏:我不會輟學創業的,但是社會經歷很重要。比如我們公司,管理學院的員工就進得很少,我覺得他們掌握的理論很多,但沒有實際管理經驗,卻又覺得自己很內行。(田青瑤)

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