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艾黎:做別人不喜歡的工作

“我喜歡挑戰,……十三歲開始就在中國餐館打工,什麼活都乾過,而在上大學時因為想一邊念書一邊做事,所以我在念書的時候就在ge公司做了兩年。”

在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崛起的中國女性管理者”論壇上,作為演講嘉賓,思科系統有限公司企業網路解決方案部亞洲總經理侯艾黎娓娓敘述了她的事業旅程……

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浙江人。不過,侯艾黎卻認為自己的“背景非常複雜”,“我一年半前來到北京,但不是北京人;我從香港搬來,但是我也不是香港人;我在美國住了二三十年,但是我也不是美國人;我在台灣出生,但是我也不是台灣人;我在西班牙念書,但是我也不是西班牙人。有這樣的經驗累積下來,我自己覺得我是什麼樣的人?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非常普通的中國人。”而恰恰是這些複雜的背景,成就了今天的侯艾黎。

而在第二天的專訪中,侯艾黎更是向東方早報記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她的職業觀。

尋找自身獨特的價值

侯艾黎認為,工作時有熱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今天我們做的事情不是自己非常非常喜歡的,那也沒關係,把它當作一個學習的過程,累積經驗,並且要找尋不同的機會累積經驗。

13歲時,侯艾黎和母親移民到了美國,可是姐姐和弟弟當時卻還在台灣;為了讓姐姐和弟弟能早日來到美國,迫於經濟原因加上當時一句英文也講不來,侯艾黎不得不隨母親到中國餐館打工。據侯艾黎回憶,在中國餐館裡她什麼活都乾過,例如,幫客人掛大衣,洗碗,幫大廚、二廚配菜,而且做得非常好,到了18歲時已夠擔任總經理的資格。

在侯艾黎看來,這些餐館裡乾的活並不是一級比一級高,有很多活是橫向的;工作經驗的積累也是一樣,人們想要升職,但是很多時候是需要很多橫向經驗以後,才能升任為經理。不過,最終侯艾黎放棄了餐館總經理的職位,在母親的支持下上大學,攻讀數學和西班牙語,畢業後進入美國的at&t工作(1986年-2000年)。

雖然進了at&t,但是當時艾黎什麼都不會,一切得從零開始,而在中國餐館的打工經驗很好地幫助侯艾黎度過了一般人難以逾越的難關:從頭學起,足足學了6年;付出總有回報,最終侯艾黎在at&t升職到了董事總經理的職位。

當然,侯艾黎也把自己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結到善於抓住機會:別人不喜歡做的工作自己卻喜歡做。

1995年,在美國新澤西州工作的時候,侯艾黎的同事最厭煩在下了班吃完飯之後再回到辦公室開電話會議與東南亞聯繫;而侯艾黎卻搶著在下了班以後開電話會議聯繫東南亞。at&t的相關負責人知曉情況後,把侯艾黎派到東南亞負責產品銷售,而這是侯艾黎職業生涯的第一次突破,從科技轉向商業,邊學邊做,一共做了7年。

到了2000年,在網際網路熱潮襲來時,侯艾黎帶著5名at&t的同事,辭職離開了at&t,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吸取冒險的經驗教訓

侯艾黎認為,人要在冒險中吸取經驗教訓。她本人便是在事業最低潮時得到了即使到哈佛攻讀mba也學不到的經驗教訓。

侯艾黎說,當時之所以創辦自己的公司,主要是看到通過網際網路可以做ipphone的生意,一旦上市的話,還能賺到大錢。

但是,由於之前在at&t工作時,客戶是衝著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與侯艾黎洽談生意的,守時而有效率,因而相信任何人說的話都是值得信賴的。而在自己任公司ceo時,侯艾黎“推銷”的卻是自己,要憑自己的“嘴”說服客戶,結果與客戶談生意時,侯艾黎漸漸發現偏離了原來的軌道:客戶不守時,不講信用,雖然從一位美國投資商得到第一筆1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但還是找不到足夠的基金維持網站初期的“燒錢”數量。因而,不到6個月,便垮掉了。

不過,即使在最低潮、最困難的時侯,侯艾黎也仍然堅持先幫助和自己一同辭職的原at&t的同事找到工作,之後自己才開始找工作。

通過這次最冒險的創業經歷,侯艾黎感覺當時自己特傻,因而反思:是繼續做生意還是進大公司?而如果進大公司的話,可以得到很好的培訓機會,也能降低職業風險。

經過反覆衡量之後,2000年末侯艾黎決定加入思科的諮詢團隊———網際網路解決方案部(ibsg)。有趣的是,思科的亞洲顧問團主管這一職位當時沒人擔任,而侯艾黎堅持她特有的“別人不喜歡做的工作自己卻喜歡做”的職業觀,加上自己是中國人又是女性,希望回到北京後自己的工作能對中國和中國的女性有所貢獻,因而主動請纓,得到了亞洲顧問團主管的職位。

不過,侯艾黎坦承自己沒有諮詢的經驗,卻有技術、通訊方面的行業經驗,但她自信地認為,諮詢的經驗可以在實踐中學到。

而現在,她已升職為思科系統有限公司企業網路解決方案部亞洲總經理。諮詢的經驗也是越來越豐富。據侯艾黎本人透露,她帶領的這個諮詢團隊作為北京市政府的諮詢顧問,已協助市政府完成了一個重大的線上戰略項目,也早已和政府建立了很好的聯繫。

是挑戰,是自信,是主動,才有了今天的她。

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