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民營書店的“突圍之路”

駱祖金:“文化場”需要沉澱

中國創業入口網站CEO駱祖金:正是案例中這種似乎離商業很遠的書店,卻在腳踏實地地經營書店的核心文化,致力於打造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書場”、“文化場”。這在書店初期就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財力去打造。從某種意義上說,創辦人經營的不是書店,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理想。

這類書店適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創業者,也就是說書店的生存問題不是首要問題;其次,其商業價值需要長期打造,其“文化場”需要時間積澱。所以其在商業上是否可行還需要時間來檢驗,假如五六年都不能盈利,可能最後即使是愛好,也只有關門了,如果逐步盈利,或許可做成類似百年老店那樣的文化項目。

可供借鑑的成熟模式如專做女性圖書的“雨楓書館”,找到了一條會員+沙龍帶動圖書銷售的模式,會員收年費,大量的線下讀書沙龍,以及讀者“選書委員會”加強了互動,很有利於書店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