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就是生意

工作就是生意是商業社會奉為圭臬的最基本的商業精神,是職場成功、凝聚人心的法寶。它搭建起老闆和員工開誠布公、深入溝通的橋樑,從而統一優秀員工和老闆對生意和工作的認識,做到精誠合作、用心經營,促成生意興隆,事業成功。所有人在職場當中的困境、煩惱——無論你是打工的還是作老闆的,都源於一個極為簡單的原因:你和別人的期望有衝突。或者是方向的衝突,或者是數量上的衝突。解決期望衝突的簡單辦法,就是和對方去談生意,做交易。儘量和對方達成共識而成交。

工作就是生意,是生意當然要投資,要講投資回報, 合理公平的投資回報。從現實看,支配型關係、厚黑學、潛規則還有一定市場,但職場的主流行為方式已經發生實質性變化,職場人際關係從支配型關係進化到了交易型關係。在此情形下,職場就是生意場,人和人都是生意關係。

這一觀點,在我最近出版的《工作就是生意》一書中有詳細的詮釋。認識、了解、運用工作就是生意這個商業社會的基本精神非常簡單,就四條而已。

規則一:人人都是生意夥伴

職場就是生意場,職場當中人和人之間最終只有一種關係:生意夥伴關係,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生意夥伴關係。

好的生意人每天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對生意夥伴的價值是什麼?對方希望我給他的是什麼,我希望他給我的是什麼?每一方都有投入,都是因為期望的回報才去投入的。職場當中的所有行為,都是要求合理回報的交易行為。

人自身的職業發展,不是自己的事那么簡單。你的發展是和別人相關的。是得到老闆、同事……生意夥伴認可的過程,包括你的競爭對手的認可。

職場人際關係,也是按照價值鏈的方式來串連起來的,包括供應商、客戶、合作者、競爭者、可能的替代者、潛在的對手、同盟者,等等,這些人都是你的職場生意夥伴。

職場當中的所有人際關係,都是生意夥伴關係。

1、沒有夥伴,就不可能成為生意;

2、生意夥伴要遵守共同的規則;

3、規則的制定者由賣方、賣方的強勢狀態決定。主流是買方市場,局部賣方市場。

規則二:交易就需要合理回報

職場當中人人都是生意夥伴,那么大家靠什麼來建立和維護生意環境,確保生意成交、獲取回報呢?

規則!

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規則,規則是規則的制定者制訂的,如果你是制定者,你就制定規則;如果你不是,你就去選擇、適應別人的並且覺得投資回報划算的規則。

職場生意以共同認可的規則為基礎,作為生意夥伴,如果希望達成交易,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建立一個共同遵守的規則。

職場生意不是一單一利,是個長期、動態、多次重複的過程,老闆從長期利益角度考慮,損失短期與員工交易的利益:員工不同意這個規則,那就不合作,去選擇自己覺得投資回報合理的生意規則。

很多公司希望員工義務、免費多為公司工作,節省加班費和額外的勞務,還把員工是否願意這樣做當作對於公司是否認同的考驗。

其實,沒有人在心理上願意接受這些不公平的交易。

生意是平等交換的,如果希望員工超額付出,公司就應該支付超額的報酬,無論是加班費、認同、晉升的機會等等。首先公司應該有“感謝”之心,其次就是有回報的實際動作。

翰威特諮詢公司關於最佳僱主的調查,其中包括對於員工敬業度的調查部分,指標為:員工願意為公司多付出。比如說免費加班,向其他人推薦和宣揚等。這是公司投入生意的增值表現。之後,公司應該遵循公平交易的規則,給這些員工更高的回報。並且形成正向的、良性的激勵。

既然是生意夥伴,就要彼此信任,要遵守共同的規則。

這種規則,應該是“明契”而不是默契。

默契的基礎是“我以為”的和“他應該”的一致,趣味相投的人可以做到,在一起磨合時間很久的人也可以做到。但是,今天在這件事上形成了默契,不見得明天在所有事上總是有默契。畢竟你不是他,他不是我,我不是你。

明契——哪怕只是口頭上說清楚的,也清晰明確,不容易產生誤會、誤解。才可以得到公平的合理的回報。

只有生意夥伴關係,才是真正平等和諧的,因為生意夥伴是為了共同的利益,並且必須尊重彼此的不同利益,得到合理的回報才能合作的。

規則三:期望總是在變的

職場生存,我們的動力來自期望。我們觀察,了解別人的需求,是在窺探他們的期望;我們自己的期望就是我們的目標、動機、願望、信念等等。經營職場生意,我們所要求的回報,只是滿足期望而已。

如果用簡單的方法來解構人的職場需求,可以用名、利、義三個字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