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新換CMO:化挑戰為機遇

如果你真正認為你的理念和風格與新CMO極不相容,最好早點從容引退,以免別人把你踢出去

在每一個行銷人的職業生涯中,碰到一個新的CMO上司總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事情。優秀的行銷主管小林,正遭遇其職業生涯中一個危險時刻,甚至可能是災難。

伯樂被調離

“小林的業績是全部門最優秀的,他的上升之路清晰可見。”小林的直接上司——作A公司CMO的王先生,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司行銷大會上認可和表揚他。

小林真誠、專一,肯吃苦。自從他進入A公司起,王先生就是他的上司。5年來,小林始終跟著王先生的腳步,不移不離,如今水漲船高,王先生做到了CMO,而小林也做到了行銷部部門主管。一心想大幹一場的小林,認為自己遇到了伯樂,工作也特別賣力。

但小林有個不是很討人喜歡的毛病,就是他講話不會拐彎抹角,總是直來直去,有時候傷了人,因為有王先生幫他圓,也沒發生什麼大事。但在私下裡,王先生偶爾還會善意地提醒他,“做人有時不得不圓滑……”小林並不傻,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想努力的嘗試改變自我。但還沒來得及調整過來,因公司組織結構和業務調整,他的上司王先生被委派到A公司的分公司—上海行銷公司做總經理去了。同時,A公司也派周平頂替王先生CMO的職位,周平理所當然也成了小林的直接上司。

對剛換的新CMO,小林當然並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工作起來分外小心。而且,小林時常提醒自己:“他的嚴格可能超出我的想像,但沒關係,我明白他的緊張,他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樹立權威,我幫他樹立。就算他交給了我再苦再累的任務,我也不會挑三揀四,我努力要幫他完成。”

但就算這樣,一些事情的發生還是讓小林深覺尷尬:新CMO經常會在例會上,揭起小林的短來,絲毫不給小林面子。比如,你的著裝有點隨便,形象不好也會影響公司的;你說話沒有尺度,得罪了客戶還渾然不知……諸如此類的話讓小林感到前途暗淡,工作起來也極為消極,業績開始下滑。

“八字不合”?

個案中的小林似乎有點冤,畢竟,他過往業績的取得已經證實了他先前的做法是行得通的。事實上,類似小林的個案有很多。

有一個台資企業白紙黑字明文規定,公司所有幹部通常三年一任。不難理解,公司CMO當然也在所難免。小楊恨不得那位面目可憎卻作他直接上司的CMO早點走人,並常在心裡默念不要再來個跟他八字不合的上司。

結果他真的如願以償了。當老的CMO離任後,現在的頭兒在工作作風和觀點上和他非常相似,他甚至感覺相見恨晚,願意為他拚命,誰知道一個月過去。新CMO還是以一些聽上去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他辭退了。

原先與其越親密的卻“死”的更快,新來的那位CMO從秘書、司機等相關崗位要職一一來了個大換血,同樣異曲同工的是,B企業原CMO的管理是極為溫和的風格,下面的員工有錯一般不會嚴厲批評,也很少淘汰人,久而久之下面的部屬都覺得在該企業工作壓力不大,雖然薪水不高,但都很滋潤。

哪知道原CMO因業績不佳被老闆撤換,新來的CMO管理風格極為嚴謹,工作上有了紕漏一定會從嚴處罰,搞不好就讓其走人。一時間企業內部人心惶惶,紛紛傳言新來的領導故意借吹毛求疵,要將“老人”斬盡殺絕。於是一些部門經理或觀望或主動離職,或開始尋找出路。

不同的個案,揭示這樣一個通用的事實,面對剛換上來的CMO,企業行銷經理更要意識到,當一個企業CMO變動時不可避免地會在企業內形成一些震動,因為許多新上司來的時候,都憑藉掃除異己來證明自己有能力坐這個位置的想法。或者他們僅僅想要一個更舒適的環境——圍繞他們身邊都是那些曾經一起工作過的人。

當然,這並非絕對。但不論怎么樣,當已經習慣於老CMO的管理風格、思維、習慣、策略後,面對忽然來的替代原先CMO位置的陌生面孔,對許多行銷經理人來說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存。

不理解也要執行!

那么當我們遭遇了剛換的CMO後,究竟該如何應對才能化挑戰為機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