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範文

教師生涯所面臨的社會衝擊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來臨

2、學生髮展水平的提升

3、師範教育演變為教師教育

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職初培訓和在職研修通盤考慮,整體設計,體現了對教師的教育是連續性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目標就在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加快教師專業化進程。

4、教師權威的重新認識

5、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

6、知識來源的多渠道化

7、從本土或地域性的學習轉變為全球性的網路學習

8、多元智慧型理念的盛行

(五)有助於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

1、由於缺少有意識地訓練,因而教學水平和能力往往處於高原狀態,沒有成就感和發展感,這樣很快就會出現職業的倦怠和退縮。

2、職業倦怠(burnout)指的是個體無法應付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為了克服職業倦怠,很有必要使教師樹立生涯設計的意識,掌握生涯設計的方法,真正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置於理性的思考之上。

3、教師生涯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有其危機與困惑。

4、要深入了解教師生涯發展的歷程,並透過適當的生涯輔導與規劃,使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能順利走出成功的生涯道路。

5、教師生涯是一個意義深長的生涯,我們的生命在學習中成長,在付出中完成。通過制定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將使教師個人的生涯獲得極致的發展。思考、生活、學習、工作與行動;健康、婚姻與家庭;知識、情感與技能都將得到整全的發展,得到真正的人生幸福。

6、教師生涯規劃要作為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

三、教師如何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一)了解影響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

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種社會行為,它既是有目的的行為,又是在人與人的相互關係中進行的行為。

影響教師生涯規劃的因素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來自主觀方面,如個人的素質、心理活動、個人能動性的發揮等。主要是個人的智力、性向、能力、興趣、成就、價值觀、學歷、資格、經歷。

二是來自客觀方面,即社會環境、人際關係、機遇、機會等。

三是不可預期的因素。

(二)了解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階段

1、適應階段

參加工作1年。這階段拜師學習,並逐漸認同教師的職業責任,實現由師範生向教師角色轉變。教師在此過程中,逐漸熟悉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考試測驗等教學常規性工作;通過課堂教學,不斷地把教學知識轉化為教學能力。

2、練就教學基本功階段

到第3年左右,是練就教學基本功階段。如備課、上課、批改、輔導、測驗等常規基本功;處理重點、難點等課堂教學基本功;分析和了解學生、管理學生的基本能力。即在此過程中形成了過硬的基本功,具備了獨立的教育實踐能力,成為勝任學科教學的教師。

3.形成經驗和技能階段

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經驗和技能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師開始認同教師的職業價值,逐步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設計、教法和學法指導等教學方式,從而構建了自身經驗體系。

4、教師成長的“徘徊階段”。

在第5至8年間,是教師成長的“徘徊階段”。這時教師在教學業績上提高不明顯,出現心理學上的“平台狀態”或“高原現象”,許多教師滿足於自己的那點經驗和技能,也就此裹足不前。那些有遠大抱負的教師則一頭扎入對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5、教師“成名”階段

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師“成名”階段。少數越過“高原期”的教師,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對學科教學有獨特見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成為學科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