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念


第四章職業規劃選擇之二—行業選擇要有內在連續性
要儘可能的在一個行業深入的做下去,儘可能的不要輕易改行,因為這會讓你損失掉很多的積累,但行業不是不可以改,如果一定要改行的話我的一個建議就是行業發展要有一定的內在的連續性。所謂內在連續性就是你以前積累的資源如經驗、技能、人脈等等能夠不斷地得到延續和強化,有一條清晰的連續的軌跡,而不是天馬行空的跳躍式發展。比如一直在一個行業作,或者沿著行業的價值鏈條在不同的企業工作,原來作建築施工的到房地產公司做了工程管理,原來在國際物流企業去做貿易,原來做教師的改做培訓師,原來做建築的改到房地產,等等基本上都是比較可行的轉換。
內在連續性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保持你的職業資源的不斷升值增值,而不是把精力浪費在不同的行業,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我在後面談的職業的選擇。其實職業發展的很多道理和作企業管理是相通的,比如管理中的swot分析、銷售中的4p、戰略制定的步驟等等很多的管理工具都可以拿過來指導我們的職業發展。我一向反對企業作不相關多元化,企業應該聚焦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同樣我們個人也是如此。有的聰明人擁有的能量是10,分散在多個領域,每個領域都不超過5,而我們大家認為得並不聰明的朋友,或許能量只有8,但聚焦在一個領域反而會有好的發展。我有一位大學同學六年乾過十個行業,基本一無所成,只積累了每個行業不成功的豐富經驗。在高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往往一個專業足夠一個人奮鬥一生,在這種分工很細的空間裡我們自己的特長在哪裡?我們立志在哪個行業乾一輩子?你對行業的透徹見解和有所作為令人敬佩和追崇,那你的收入和你的生活才能跟一般人不一樣。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往熱門的行業里去,其實現在也存在這個情況。但是冷和熱要辯證地去看,每個行業都有其發展的周期。如果是特別熱,也就意味著到了波峰了,說不定就要開始衰退了,而冷門意味著衰退到底了,徹底沒有希望了,或者處於低谷,開始積蓄力量,要上升了。任何行業本身也會經歷高潮與低潮。行業判斷要看大的趨勢即可,如同投資股票,中間自然會有震盪調整,但真正投資成功的都是堅定的價值投資者,在行業的選擇上我們也要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一個行業,只有大的趨勢有前景而我們又喜歡,就應該堅定的作者個行業。網際網路出現的時間這么短就已經經歷了2-3個來回,今天成功的絕大多數都是在低潮的時候依然在堅持的企業和個人,那些因為低潮而震盪出局的人固然很難在這個新興的行業里挖不到金恐怕也很難在其他的行業里成功,原因無它,就是頻繁的轉換行業而影響了積累。
第五章職業規劃選擇之三—合適的企業
第三個選擇是要考慮企業。
企業是個人職業的承載平台,是個人職業生涯不斷得以拓展、得以精彩展現的舞台。一個好的平台往往能夠讓人得到成長和鍛鍊,不斷獲得職業能力的提升,增強個人對於職業的信心和興趣,不斷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而一個不好的平台往往不能夠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甚至會讓一個人慢慢的喪失職業發展的競爭力,讓個人的職業生涯出現停滯或者是倒退。從某種程度而言,進入一個好的企業甚至比考上一所名牌大學都要更重要,因為你所獲得的能力的提升和發展的機會比大學所能提供給你得要多得多,所以選擇一個有助於自己發展的企業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的人並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有一個很出名的笑話,說一個喝得醉熏熏的人在路燈下拚命地找著什麼東西。一個過路人恰巧經過,問他在找什麼。那個醉鬼說在找鑰匙。過路人就幫助他一起找。可是什麼都沒有找到。過路人問道:“我什麼都找不到。您大概是在哪兒丟的鑰匙?”醉鬼指向了街道旁邊的黑暗處。過路人吃了一驚:“天哪,那您為什麼不到那邊去找?”醉鬼憤怒得看著他說道:“為什麼?因為這裡比那邊亮。”其實很多的人在接受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往往就是這樣,比如企業就是位於他讀大學的地方或者是這家公司有父母的朋友等等。這樣解決職業的問題很方便,卻往往將打開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鑰匙給遺忘掉了。我最初工作的時候就沒有任何的考慮。大多數人在開始跳槽後會開始重視企業和自己職業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