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職業生涯規劃書



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動態競爭環境下的記者與媒體之間的協調性。

媒體對記者“職業生涯規劃”的協助,是一種新激勵,或者說新福利。 

了解僱員的職業興趣、職業錨以及他們的技能,然後將他們放到最合適的職業軌道上去,這種做法是運用“人事”功能來幫助雇員實現個人成長和自我發展需要的途徑之一。(4)通過記者自身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審視,以及媒體對記者“職業生涯規劃”的協助,雙方更能取得方向上的一致性。從而既節約了媒體成本,也讓記者在技能提高上獲得持續的滿足感。

如何輔助記者的職業生涯規劃

提供培訓機制、提供發展前景、提供更廣闊、更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都是媒體能為記者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提供的充滿吸引力的協助。

良好的培訓機制和發展前景已經成為員工最看重的擇業因素之一。對企業化運作的媒體而言,培訓能直接轉化成員工的生產力,也能持續的帶來媒體活力。從這個方面來看,媒體應該成為一個不斷提供令人羨慕的培訓能力的知識管理學校。為在崗的年輕人學習培訓或進一步深造,創造和提供寬鬆、良好的條件,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這裡所說的學習培訓,不僅是指掌握與目前本職工作有關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包括提高個人的學歷和更高的科學文化素質,為後來的轉崗、轉業甚至再就業打下一定的基礎。

給員工提供更廣闊、更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可看作是另一種技能培訓。例如可在不同的崗位、部門之間進行輪崗和輪訓,這樣既可以讓員工更加熟悉媒體的運作規律、了解市場需求,也能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鍛鍊其綜合素質,隨時為企業的發展儲備人才。

報紙工業的“職業發展模式”,是以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的發展為基礎的。將這一發展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協調,配以量體裁衣的綜合培訓計畫,就能適合每個記者的特別需求。在這種新的模式下,員工的保持力自然就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副產品。

當然,還是會有人擔心,為記者提供轉崗培訓,雖然有利記者的職業生涯規劃,會不會影響了媒體自身穩定?

經濟活動的本質就是承擔風險。經濟學理論中的貝姆-巴威克定律(boehm- bawerk\s law)認為,現有的經濟手段只有通過更大的不確定性,即更大的風險,才能提供更大的經濟成果。

(1)《洋人為中國員工規劃未來》作者:嚴樺摘自:《中國青年報》 
(2)《如何規劃員工職業發展 》作者:王拓軒摘自:《國際金融報》 
(3)《戰略規劃的是與非 》 作者:那國 摘自:《it經理人》
(4)《人力資源規劃與職業規劃》(by hra 劍虎)
(5)《媒體如何讓員工充滿活力》作者:楊曉白 日期:xx-05-12 14:11) 來源:《大眾網-青年記者》
(6)《楊大明:在記者訓練營“訓話”》轉自搜狐it 作者: 胡小同
(7)《記者的職業生命有多長?》
(8)《記者培訓》作者:張小明 來源:人民網

與新聞共舞,不論風裡還是雨里,我無怨無悔; 

與新聞同行,不管從前還是以後,我一如既往。 

作為報人,我很願走向新聞的深處。而新聞,卻已走進我生命的深處。我相信,只要與新聞工作不離不棄,事業的太陽就冉冉升起,就會每天都是新的……